第22部分 (第2/4页)

韦昌辉的弟弟。韦昌辉、韦俊兄弟和石达开、石祥祯兄弟不一样。石祥祯是员骁将,却没什么文化,石达开有什么事一般也不跟他商量。韦昌辉和韦俊却出身于地主家庭,兄弟俩自幼饱读诗兵,尤其韦俊虽然年轻却深通韬略,韦昌辉对这个弟弟向来十分器重,一有什么事情便总要与他商量。

所以,韦俊对天京城里的风吹草动是一清二楚,对乃兄的野心也是心知肚明。

从理智上讲,韦俊不认为乃兄的野心有实现的可能,但从感情上讲,他却希望韦家的人能够坐上天皇的宝座。所以他也一直在观望,等待天京方面的消息以决定下一步的行止。但他的观望和罗大纲的观望性质却是截然不同的。

罗大纲是设身处地替天国着想,而韦俊更多地却是替他韦家的利益考虑。

虽然两人各怀心思,但在一个问题上却是想到了一块,两人都认为龟缩在武昌城里的清妖在近期必将倾巢而出、大举进攻,而且从时间上说,定然就在这十日之内。

第十一章 料敌

“石帅,林帅,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战与不战,而在于是战还是退?”韦俊明亮的眸子灼灼地盯着两人,大手在军用地图上重重一拍,大声道,“龟缩在武昌城里的清妖在十天之内必然会倾巢来犯。”

除了罗大纲,太平军其余的高级将领脸上尽皆露出不信之色。

石祥祯问道:“韦帅,我西征军五万对武昌清妖两万,兵力上战据绝对优势,虽然清妖的武器装备要精良一些,但我军将士的血勇足以弥补这些不足,我不认为清妖会在这样的劣势下选择出城野战。”

林绍璋也附和道:“对,我也这样认为,除非塔齐布的脑袋是夜壶做的,否则他不可能做出这样近乎自杀的决定。”

“哈哈……”韦俊爽朗一笑,年轻俊逸的脸上尽是自信之色,说道,“塔齐布的脑袋是否夜壶做的,我们不去管他,本帅只想问诸位一句,如果清妖选择出城与我西征军野战,我军是战还是撤?如果撤,那我们就不必再在湖北逗留了,会议一结束马上就回师江西,退回武穴一带驻守,待翼王殿下从天京回返之后再行定夺。”

“撤回武穴?”石祥祯一皱眉头,沉声道,“那怎么行?弟兄们先前打下的这些城池岂非又要落入清妖手里,万万不行。”

“打。”林绍璋也坚决地道,“坚决不撤,弟兄们打下来的土地,一寸都不能退让。”

周国虞也沉声道:“如果野战,我军占据绝对优势,没有不胜的道理,打吧。”

韦俊最后把目光投向罗大纲,罗大纲点头说道:“既然一战可定湖北,这仗断无不打之理。”

“好!”韦俊猛地双掌互击,大声道,“既然诸位都赞成打这一仗,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打好这一仗,选个好地形争取一战歼灭湖北清妖全部。只要打好了这一仗,放眼整个湘楚将再无清妖经制之军,我军定可一举而下。”

“等等。”林绍璋蹙眉问道,“韦帅还没有说,清妖为何会弃城而出,选择与我军野战呢?”

韦俊自信地笑道:“诚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前番我前锋将康禄阵亡,所率二千余前锋精兵大败而归,极大地挫伤了我军士气。但现在看起来,这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诸位可还记得庐州名将江忠源?”

“江忠源?”石祥祯森然道,“庐州恶战,此人以两千残兵抵挡我五万精兵,死守两月不破,斩杀我军将士无算,堪称一员虎将。”

“不错,江忠源堪称虎将。”韦俊冷然道,“但遗憾的是,他在咸丰妖头眼里,只是个小小的奴才罢了!为了满足咸丰妖头的好大喜功,江忠源被迫率孤军进兵九江,在九江城下兵败被围,落得投江自杀的悲惨下场。”

周国虞似乎听出了些味道,双目顿时一亮,霍地起身道:“韦帅是说,塔齐布将会成为第二个江忠源?”

“不错。”韦俊重重地一拍地图,沉声道,“塔齐布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江忠源,他的坟墓本帅都已经选好了,就在这儿!”

石祥祯等人顺着韦俊所指的方位看去,脸上尽皆露出钦佩的神色。

罗大纲抚须大笑道:“韦帅前出鄂州果然是别有所图呀,末将佩服,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真希望咸丰妖头的圣旨能够早日下来呀,哈哈……”

****

事情与韦俊预料的基本没多少出入。

就在三天前,塔齐布收到了咸丰皇帝传下的八百里加急圣旨,督促他率军主动出击,即日克复湖北全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