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2/4页)

北上了,现在西进拦截不过是保存实力的借口罢了,只要南边这一镇一协拿出真本事来,他张怀芝定然是要退却的!”

冯国璋没说张怀芝打不过第八镇和第二十九混成协,他只是说张怀芝不会主动和他们拼命而已。

“而且你也别小看荫昌,这个人倒是有些手段不用几天功夫就把我们老北洋的人都排挤走了,现在江北混成协已经落入他手,虽然还需要整顿数月才能恢复战斗力,但是一旦恢复战斗力后北上山东,你看张怀芝怎么办,那肯定是要跑回山东去了,不然地盘都丢了他还个什么劲啊!”冯国璋其实对南方局势是相当乐观的,他担心的不是山东,河南,甚至都不是王段两人,而是东北的赵东云。

“如今我们的心腹大患还是奉天三镇,如果赵子杨只带一个镇出关还好,我们勉勉强强还有可能挡得住,但他要是一下次带三个镇入关,那么我们这一仗不打也输了!”

王士珍却道:“赵子杨不可能带三个镇入关,他那奉天又不是什么善良之地,日俄都还在边上呢,他要是把全部部队带出关来,一旦日俄重演庚子年旧事,他拿什么去守锦州,守不住锦州他那奉天还要不要了!”

这一番商量过后,冯国璋和王士珍两个人虽然心中颇有担忧,但还是以京师为核心,准备部署防线,只要自己准备妥当,发挥出色的话,这一场还没有到来的战争,谁敢说王段赵三人就赢定了?

两人一番商讨后,很快有人来通报,说是太后召见!

冯国璋和王士珍对视一眼,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厌恶的神情,王士珍道:“等会我还要去巡视各个征兵站,扩编一事紧急,我就不去宫里了,你去应付吧!”

冯国璋虽然也是一脸的不情愿,但是慈禧相召,自己这两个人只去一个就够大逆不道的了,如果一个都不去,估计慈禧在紫禁城里都得吐血。

当即道:“好,现在筹建新部队比较紧急,招募新兵一事不容有失,你去坐镇着也好,宫里头我一个人去应付就够了!”

前头清廷大手笔拿出了上千万两的银子给冯国璋和王士珍扩军,有了银子后他们两人可就不客气了,当即两人口头协议,新编的部队一人一半,至于前头朝廷给的那些所谓编制,其实现在已经没人在乎了。

冯国璋甚至都没有直接筹办新的一个镇,而是准备把新编的部队直接编入第七镇,时局紧张他们可没有什么时间再去弄一个镇的架子。别说架子了,就算是合格的高级军官也是不好找的。

北洋内部的中高级军官基本都是各有派系,而且人就只有这么一点,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更关键的是冯国璋和王士珍的号召力远远不如王段两人,甚至都没有赵东云吸引力那么大。

可没有办法随便就招揽那些高级将领,比如说第七镇的两大协统,何宗莲和曹锟,冯国璋可是亲自去见了几次都没能说服他们投靠自己。

而那何宗莲更是干脆,直接从软禁之地逃走了,用脚趾头想冯国璋都知道何宗莲已经跑到奉天投靠赵东云去了。

但是面对剩下来的曹锟,冯国璋却是没有直接放弃,而是再一次开口了大大的价码,那就是他准备把第十三步兵协为基础,配属一个炮兵营和其他辅助部队,成立一个第十三混成协。只要曹锟答应投靠他,那么这个混成协统领的位置就是他曹锟的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入关(三)

而曹锟就是悲催了点,本来就被软禁的他自从何宗莲运气好逃了出去后,看守他的守卫就更多了。其实曹锟也不是没有想过转投冯国璋的,但说实话这样做风险实在太大。

他虽然不在奉天任职,但却是苏系内的中坚高层将领,对于苏系的庞大那可是有着亲身感受的,除了明面上的奉天三镇不去说,其实北洋各镇里的很多年轻一带的军官,尤其是留学回国的那些军官们大多都是心向赵东云的。

一旦赵东云率军入关,曹锟可不认为冯国璋和王士珍能够挡得住王段赵联军。

所以要是曹锟这个时候转投冯国璋的话,未来的下场会很不妙,就算王段两人不杀他,赵东云也是要杀他的。

而且临阵叛变名声也不好听,这个时代的北洋人其实都还是比较传统的,高级将领里由于威望非常重要,所以也是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这要是戴上‘叛徒’的帽子,这辈子是别想脱下来了,也别想让手下为自己效命了。

所以考虑了诸多,曹锟还是坚决的拒绝了冯国璋和王士珍的招揽,反正他们两个人也不太可能会杀他,顶多就是软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