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3/4页)

所谓的招垦,其实也不是把土地随便给人了,就算田地再便宜,官方也是需要收钱的,只是地价非常廉价而已,三百万亩的价格只要一百万两左右,均价不过三钱多银子。之所以‘报领’‘招垦’售出的地价那么便宜,主要还是为了吸引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流民。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有钱人一股脑的购买几万甚至几十万亩土地,那些招垦的土地一般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附带政治条件的,是按照丁口限制购买,而且买了你就必须开荒,不开荒就就会被官方收回土地。

之所以这么搞一方面是防止土地兼并,而另外一方面还是为了增加东北的人口数量,毕竟人家来闯关东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当细农的,人家就是奔着可以拥有自家土地而来的。

陈振先连续开口两次,一次一百多万两银子,两次就是两百五十万两银子了,这让在座的其他人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陈振先还在继续说着他汇报,不过众人已经没有多大心思听了!只有赵东云一个人听的津津有味,说完了农业,陈振先又说了林业和渔业,不过这两方面都普普通通,短时间内要依靠他们创造出大量钱财来有难度,而畜牧业的话则是主要集中在靠近蒙古地区。

当代奉天的辖区比后世的辽宁要大一些,除了辽宁外还辖有蒙古一部分、吉林一部分地区,所以在靠近蒙古那一带的牧民比较多,畜牧业也算比较多,嗯,说句题外话孟恩远新组建的那个‘奉天第三骑兵营’的骑兵就是在这一带招募的。

对于陈振先口中弄了多少钱,赵东云并没有太过在乎,因为这些卖地的钱是一锤子买卖,这一次收了以后可就没有了,也就是说陈振先口中的这两百多万两银子是一次性收入。而赵东云重视的还是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农业赋税的增加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进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等等。

毕竟赵东云是在清末而不是在后世,在这个时代他可没本事把土地卖到天价进而维持整个财政体系的运转,因为这年头他手里的官田虽然也有,但私人手中的土地更多,不可能像土地国有制由国家掌控全部土地,然后可以和挤牙膏一样一年卖一点,制造人为的供求紧张,进而抬高地价。

所以卖地,尤其是出售那些官方的荒田所得的银子并不能算赵东云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可能的话他甚至愿意免费把这些土地分发给那些移民。为什么?因为移民垦殖后每年都会上缴赋税的,相对于一次性的买地银子,赵东云更期待那些田地赋税。

农林总局这边说完后,赵东云把目光转到了赵鄂身上:“赵兄,工业区现在的情况如何?收支可还平稳?”

当即,葫芦岛工业区的总办赵鄂就起身汇报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企业之井喷

“如今我工业区已经入驻企业三十八家,预计年内可以突破到五十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五万两银子的有十五家,由于采取免税政策,我们工业区暂时无法从以上企业获得额定的商税,不过通过售卖工业区内的办厂用地所得颇多,再减去前期征地费用,预计年内可得银三十万两。

此外工业区内部分商铺已经营业,租金收入以及部分税款所得预计年内可达十万两,港口那边虽然没有完备,不过已经开始通商,预计年内可得港务运营费三万两左右,然后海关税预计可得十万两。”

葫芦岛工业区现在处于开发期间,收入极为有限,更关键的是现在葫芦岛工业区还处于大规模投入期间,别说反哺省财政了,而且还需要省财政继续投入一部分。

“如今工业区内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支线铁路以及厂区建设所费甚多,加之年末第一期建设债卷就要偿付利息,所以我们工业区内预计收入恐怕是远不及支出,届时还需省里再给一部分的支援!”

赵鄂说着声音都是略微低沉了下来,没办法,其他部门都是赚钱的,就连个巡警总局都能从各地收上好几万‘巡警捐’来,唯独他这个葫芦岛工业区是往里头倒贴钱……

果然,赵鄂的声音刚落下,一旁的赵东平就开口了:“其实刚开这个工业区的时候我就说过,免税是不可行的,如果不免税的话,今年怎么的也能收上去三五十万的商税了吧!”

不过赵东平的声音落下后,赵鄂却是冷哼一声:“如果不免税,我葫芦岛工业区年内至少可收商税五十万以上,但是不已免税为手段,各地商家怎么会踊跃而来?”

谁都知道免税在最近几年会税收损失惨重,但是不能不这么做啊,如果一开始就收税那些商人又不是傻蛋,在营口或者天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