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了他一眼,回击道:“忠义?哼!此等忠义实是愚忠!刘繇只重门弟、不重本事,并未善待重用太史将军!这种人有何值得效忠?太史将军也恁地傻!”

瘦小的士兵道:“罢了!等孙郎再攻城时,我们只管降了罢!”

太史慈闪在拐弯处,借着城墙的掩护听了他们的谈话,呆愣半响,他身后的两个亲随要上前去拿下那几个士兵,被他挥手制止住了。然后,他转身离去。若有所思,步履沉重。

就在此时,他听见西门那边传来一片嘈杂声,有士兵喊:“不好啦!孙郎破城了!”只见那里燃起冲天大火。而城下,孙策领着大军举着火把从远处呼喊着往城下杀奔过来。

一个军士在沿着城墙朝他跑过来喊:“报告将军!敌军爬上了西门,放火烧了西门,现从西门攻了进来!”

此时,城里城外都传来喊杀声。除东门外,西、北、南三面都有孙策的军队攻打,而西城门已涌进孙策军,直入城内。原来,孙策、周瑜令陈武、周泰两人领众健卒衔着刀,趁夜悄悄爬上城,砍翻几名抱着矛打盹的太史慈的士兵,其余的士兵一哄而散。陈武、周泰就沿着城墙,一直杀到西门,打开西门,并在西门放起火来。孙策的人马便在程普带领下从西门冲杀进来。

太史慈大惊,从亲随手中抓过枪大喝道:“随我前去迎战!”

几个亲随赶紧拉着他道:“来不及了!将军!还是走为上!”

与此同时,身后拐角处几个方才议论的士兵赶紧扔了兵器往城墙下跑,边跑边喊:“不打了!我们不打了!”而城墙外,孙策的兵如潮水涌来。

太史慈知道大势已去,一跌脚,令亲随牵过马来,上了马,提着枪,领身边几个亲随往下面跑去。

刚跑到大街十字口处,远远传来一阵呐喊声,斜刺里冲出程普。程普挺矛大喝:“太史慈!还不下马受擒?”

太史慈见对方人多,不敢恋战,纵马往东门奔去。身边的亲随都跪地投降了。

太史慈奔出东门,只往前面小路上奔跑。跑了约二里多路,只见周瑜匹马单枪、银盔银甲、威风凛凛地拦在前面,见他奔来,喊道:“子义!事到如今,还不下马?”

太史慈大怒,挺枪拍马冲过去,直刺周瑜。

没跑两步,只听一阵呐喊,两边树林里拉起绊马索,将太史慈的坐骑绊翻。两边涌出一片孙策的军士,将太史慈按住绑得严严实实。然后,周瑜令押往城里。

泾县城已被孙策的人马占领。张昭已令人在全城张贴了安民告示。一队队维护军纪的军士已上街巡逻了。周瑜令人押着太史慈直入县庭大厅。孙策早已坐在里面了。见将太史慈被押进来,孙策赶紧起身,亲自给太史慈松了绑,又令取来座椅给他坐。太史慈不坐,昂然而立。

孙策含笑道:“子义!足下忠义之士,武艺高强!孙郎甚为钦佩!刘繇已亡,你何必还苦苦支撑?”

周瑜也笑道:“子义将军!孙郎所过之处,鸡犬不惊、人民皆悦,想必你该听说了!足下既为忠义之士,何不加入仁义之师,共创江东大业?我听说子义将军事母至孝!令堂大人听说将军效力孙郎帐下,定会为将军欣然称善!”

太史慈似乎听进了两人的话,直直地盯着两人,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凡大丈夫无不思建功立业,何况本领无双的忠勇之士?惜乎时运不挤,将军竟误投刘繇之辈,以致不见重用,误了年华!孙将军英明神武、不拘门弟、豪爽大度、智勇双全,实是江东之明主!凡有识有为之士莫不踊跃投奔,将军还要耽误年华到何时?”周瑜又道。

太史慈看了看孙策、周瑜,低头沉吟。孙策、周瑜满含期待地看着他。半响,缓缓地跪了下去。

孙策赶紧起身上前,扶起他,哈哈大笑:“欢迎子义与我等共创大业!”

周瑜也笑道:“我知道子义是深明大义之人,必会与孙将军握手言欢的!”

孙策又挽着他的手笑道:“足下可记得神亭一战?若那日捉到孙郎,会不会杀孙郎?”

太史慈直视着孙策,认真地回答:“未可知也!”

孙策、周瑜等众将都哈哈大笑起来。

当下,孙策署太史慈为门下督,拜为折冲中郎将,又令设宴款待了他。

第二日,太史慈主动请樱,称愿赴各地收降刘繇的残兵,孙策应允。程普等人担心太史慈去而不返。孙策道:“太史慈乃信义之士!岂会言而无信!”周瑜也道:“太史慈忠勇之人,又渴望建功立业!此前未遇明主,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