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辰前才被人参了一本,秦王觉得自己心情不是很好。

散朝才出大殿门,又被人给堵住了。

“秦大人~”秦王依旧是眉眼含笑,可惜那语气,说不出的怨愤。

秦淮之貌似没听懂秦王语气里对自己的不满,行礼了说,“秦王殿下,古人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昨日下官请了殿下喝茶,今日殿下于情于理都该请回来吧。”

秦王那个无语啊,你丫刚才才参了我一本,想把我赶到封地去,现在就来要我请客了?你丫昨天请我喝了一杯茶,今个儿就要我还,有比你更吝啬的嘛。人家还以为你在巴结我,你就这样巴结的啊。

秦王觉得很委屈,可再委屈也不能丢形象,人家都拦着你要你还了,你要不还且不是让人说自己也是个吝啬的不成。

换了衣服去找皇帝要出宫的令牌。本来嘛,在先皇还在的时候,秦王是怎么想出宫就怎么出,可怜到了现在,出一次都得给皇帝打个报告。

皇帝一听又是秦淮之找秦王出去,也无语了。

用皇帝对秦王的了解来看,昨天秦淮之敢请秦王喝清茶,秦王肯定敢请秦淮之喝凉水。至于这两人有没有勾搭,还得找证据。秦淮之敢这么大张旗鼓的找秦王不就等着别人盯嘛,小太监还是要跟着去的。

等到秦王一走,虞城贺就开始和泰和帝嚼舌根。

“陛下,朝臣们在私下里都说秦淮之作为谏大夫竟敢私交亲王,该问罪。”虞城贺开始说朝臣在私下里的讨论。

泰和帝听了,扯了扯嘴角说,“他倒时候肯定会说他没有私交亲王,他那是明着交往的,还有自家书童和宫中太监作证,绝对没说什么危害朝廷危害帝王的话来着。”

虞城贺当然知道那些朝臣的意思,那些个谏官互相之间还会狗咬狗,何况其他官员,恨谏官的不是一个两个。巴不得天天找着机会把那些个谏官送天牢里去。

“陛下,户部尚书之事如何处理?”虞城贺又问。

泰和帝在看秦淮之呈上来弹劾秦王的奏章,这明里是骂秦王赖着先皇宠爱躲在皇宫里吃皇帝的用皇帝的,暗地里却是在说皇帝无故囚禁秦王。觉得这秦淮之不愧是谏大夫,说话也真不客气,明着骂就算了,暗里也骂,还一骂就是俩。秦王出了名得小心眼,看怎么收拾你。

“楚铭这一去,定是能拿出他受贿罪证的,到时候回朝复命,要提拔是必然的。至于他,革职查办逃不掉,要是有足够多的证据斩首也不为过。”泰和帝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却也知道在非常时期杀一儆百,以正朝纲的道理。

泰和帝对于楚铭的了解足够深,这楚铭的老家正处黄河三州之一,而且家族繁盛,势力复杂,要抓那几个州府的罪证是轻而易举。

这也

6、棋局 。。。

是为什么楚铭会站出参他们的原因,强龙不压地头蛇,楚家在黄河三州就是那地头蛇,派去的那几个州府再强也要给楚家几分面子,何况还有楚铭那张利嘴在朝廷。

这次秦王能知道得到那些消息未必不是他透出去的。

“你说这秦淮之想干什么,这有事没事的就找秦王。可骂起秦王来也算尖酸刻薄了,这明着骂他比暗着骂朕还要狠。”泰和帝问和自己一样年轻的宰相。

虞城贺也不太懂,秦淮之是新科进士,到今日才送了入朝以来的第一本奏折,“秦淮之出生于秦淮,在十二岁丧父丧母后就开始在各地游学。要说父母亡,子女须守孝三年。他却一直到去年三月回金陵考取秀才,成绩优异被推荐往国子监读书,九月的会试也成绩不俗,到今年一月成为进士。在朝中有交情的算起来也只有楚铭一人。至于他找着秦王有什么事,微臣也猜不到。”

“他想让秦王去秦淮的封地?可这折子上也没这个意思……这个秦淮之啊……”泰和帝叹气,“还真弄不懂他。”

虞城贺想到封地问题,突然严肃了起来,“陛下,难不成这秦淮之和陛下想到一处去了?要把秦王骂出宫闱,又不想他去封地,这不就是……的意思?”

泰和帝一听,神情也变了变,“这秦淮之,看来比朕想象的还聪明。朕这局棋暗地里下了四年,自以为无人能知,他不过一个小小的谏官,居然也能想到这么透彻。难得、难得。”

虞城贺沉默,如果秦淮之真如猜测那般,这棋倒也更好下些。

秦王一回到幽兰殿,便打发了那群太监宫女出去。一个人坐在榻上喝酒。

约末半晌,秦王才懒洋洋的说道,“既然来了,就喝杯酒解解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