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地方去。一些路边的田地,都被荒废了。农民们不敢在士兵们的视线范围内劳作,不管那是谁的士兵。

而在这里,虽然也是经历过战争地。但是在韦林的安抚下,农民们都接受了事实。不过就是换了个主人而已。如果新的主人承诺减税,甚至还给他们一些粮食应急。即使这些粮食是要还的,但是如此一来,又有谁会怀念原来的那些领主呢?

在这些领地上前进,似乎人们地心情都要舒畅些。但是韦林没有减慢速度,而是就这样赶回了巴雷特。

这里基本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在北方发生的那些战争。似乎与这里毫无关系。如果有人是第一次到这里来。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是在这里发出的命令。让无数的战士拼死搏杀。

在明镜湖附近的军营里还在继续训练士兵,他们就像是在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经过许多道工序后,就可以出厂了。只不过他们是走上战场,如果能够在第一次战斗中活下来,就算是合格了。在那以后的事情,就谁也无法预计了。

人们经常说地一句话,就是在战争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充分地表明了他们地无奈,当然,还有一点点的期盼。比如说军中经常就有流言,说是某某人运气好得难以置信。无论他参加哪场战斗,无论身边地战友倒下多少,自己都是毫发无损。他在拥有难以置信的运气的时候,仿佛又会让自己的同伴得到厄运。

虽然这样的流言看起来会降低士气,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刚开始大家也许会因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而伤心、甚至是恐慌,但是只要没有死,那么士兵们在彷徨中就会想,也许自己就是那样好运的人。如果他们死了,当然也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了。

韦林甚至还准备推行一个计划,就是通过宣传工作,让士兵们认为自己都是幸运者,如果有什么不幸,那就全部都是其他人去承担。要是觉得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人,这种精神上的麻醉可以让他们淡化战争中的恐惧。

就连名字韦林就想到了,就叫“祥瑞计划”,不过最后韦林还是放弃了。因为这样做的话,后果实在难以预料。如果让士兵们每一个都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众神的眷顾,那么他们最后不知道要出什么事呢。韦林需要的是能够控制的宗教情绪,而不是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救世主。

面前的大教堂还在施工之中,其实早就可以完工的了,但是韦林将大量的劳工拉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毕竟在战争的前提下,并且先照顾到军事方面的需要。

不过当时韦林安慰伯多禄主教说:“其实我们现在就算修好了教堂,也没有什么用啊。到处都在打仗,你从哪里去找信徒呢?还是慢慢来吧,这些石雕匠我还是给你留着了,让他们精雕细琢吧。安慰是的估计,等到战争结束了,你这边新的教义也应该弄出来了。同时教堂竣工,各地恢复了和平状态。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亲人朋友之类的,在那个时候传教,也是不错的。”

对此伯多禄主教也勉强认可了,的确现在就建好大教堂地话。也就是满足他自己地虚荣心而已。对于传教的事情。没有多少帮助。所以他现在还是带着人住在教堂外面的帐篷里,每天都要亲眼去看看工程进度,抚摸一下那些越来越完善的雕塑,这样才能够放下心来进行新教义的编纂工作。

虽然城堡主人在外,并且周围都是控制区。但是主堡地安全防卫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减弱。韦林刚到巴雷特地边境上。就有骑兵出来迎接。带回来的骑兵都送到军营里休整去了,韦林和扈从们回到主堡,第一件事情就是洗了个热水澡。

然后是处理公事,虽然韦林不在的时候,也有人在给他做这些事情,但是总有些事情,不是手下可以决定的。比如说要增加多少作坊。向某个国家进口多少物资等等。至于平常的一些情报,例如在与哈伯尔尼亚人的贸易中,又乘机探听出了什么情报,都是随时向韦林汇报的。

即使韦林身在前线,也会有人专门为他送去相关情报。所以韦林其实是不喜欢自己亲征地。那样做实在是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国王和领主们可以不在意这点,那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靠农业、矿产之类的东西。这些事情不需要领主随时关注,而韦林的作坊却经常会有些突发状况。

当然了,明知如此,韦林还是会继续去亲自带兵打仗的。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样,如果领主或者国王不是亲自领兵地话,会是对声誉的一个很大的破坏。幸好现在只剩下了瑞恩斯坦公爵这个最大的敌人。那些京城塞克斯的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