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 (第1/4页)

美军动员了所有火炮和飞机向日军前沿和纵深轰击,甚至不惜毁灭自己的前沿部队,凡是日军的攻击方向上,没有任何一寸空间没有炮弹。暴雨般的炮弹封锁了所有地区,给反攻日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日军的败势已经很明显,约五千名鬼子战死,伤者逾万。发出“全军北上”命令的牛岛司令官,又发出了“原位置复归”的撤退令。可是,回到原位置的又能有几个人呢?即便还有士兵钻回他们自己的地堡,他们身上也是伤痕累累,大部分人都被铺天盖地的炮火打懵了。

日军的撤退是在夜里进行的,对美军不利的大雨也影响了撤退的速度。缠满绷带的伤兵被搀扶着艰难前进,老兵拄着步枪,军官一身泥水,垂头丧气,还带着战后的惊诧和恐惧。每逢炮弹在空中呼啸,大家就不顾一切地卧倒在泥地里,景象非常凄惨。

然而,日本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凄惨的撤退队伍中,已经混入了一个团的铁血军士兵。他们穿着破烂的日本军服,或者还伪装成伤兵,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向鬼子的纵深前进。各自为战,奋力前进,击杀日军高级军官和联络人员,捣毁其通讯中心及弹药库,炸塌其重要屯兵坑道。这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旦渗透到位,将使日军在冲绳的整个防御体系陷入混乱。

日军的“北上”反攻失败以后,首里防线兵力受到削弱。黄历和谢泼德趁机指挥联军迂回进攻,直指那霸—首里防线的关键所在,那霸市东边的三个山丘,折钵山、马蹄山和半月丘,统称为“砂糖块高地”。它们形成一个三角形,日军称之为五二高地。

五十二米实际上是沂钵山的海拔标高。它是三角形防区的重心,位置最靠北。马蹄山在它西南,半月丘在它东南。马蹄山中间有一块很深的凹地,除了手榴弹以外,儿乎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打中它。日军在凹地里设有一个大口径迫击炮连,弹药充足,所有距离都精确测定并试射过,炮兵指挥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关东军老手。

范特尼上校指挥部队对“砂糖块高地”发动两次大规模攻击,只要这个高地被攻下,日军的首里防线便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两次进攻均告失败。

每次都是攻占山头阵地以后,被迫击炮火和日军的逆袭所击退。敌人的迫击炮准确得惊人,每炮打下来,总要造成伤亡。折钵山反斜面挖掘了深邃的屯兵坑道,炮火和炸弹根本无法摧毁。几乎就在迫击炮弹落下来的同时,日军反击部队扑向山顶,同美军展开了肉搏战。残存的美军败退下来,又受到马蹄山和半月山的机枪火力截击,伤亡剧增,许多人因惨烈的战斗患上了战争恐怖症。

““把全团都投进去吧”黄历制止了暴跳如雷的范尼特再次发动进攻的意图,“我派出部队分别攻击马蹄山和半月丘,你用一个连拿下折钵山表面阵地,其余连队用来加强和防守,对付鬼子的反攻。情况你也看到了,每次只投入一个连到一个营,敌人只用很少的兵力就牵制住我们。敌人的反击很有经验,我们花很高代价打下的山头轻易地丢掉了。我们的目的是拿下高地,而不是保存兵力。”。。。

更多到,地址

第八十九章激战冲绳(二)

第八十九章激战冲绳(二)

黄历相信,作为首里防线的支撑点,只要攻陷了砂糖山,首里防线将土崩瓦解。而失去首里防线的敌人,难道还有实力,还有险要之地再部署一条同样坚固的防线吗?所以,砂糖山必须攻占,无法绕过。

范尼特对自己的指挥深为自信,显然砂糖山没打下来,但他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计划有违任何兵书将道。他犹豫不决,为了三个小山头,他要将全团投入孤注一掷的冒险,很可能全团被打瘫,而冲绳岛南部还有敌人据点,他又拿什么去征服它们呢?

“运气只跟勇敢者走。”黄历再次强调道:“如果还照这个样子打下去,把人都死光了也无济于事,我们必须要用一场激烈无比的战斗来结束这该死的煎熬。”

范尼特沉思了半分钟,他不得不承认,如果他站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上,也会提出同样的建议。

“好吧,黄将军,按您说的办。如果上帝的意愿是将我们留在冲绳,那我们就安心认命好了。第二团全拿上去,但愿事情象有些军事家说的那样,再拿上最后一个班,历史就改观了。”

黄历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至少要有两个坦克连的配合,手榴弹、喷火器也不能少。坦克的作用主要是运输弹药,自动武器消耗惊人,光凭一个人携带的弹药守不住砂糖山。”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