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2/4页)

不会放在心,但既然自己现在只是县尉,有些必要的礼节还是得遵守,不为自己也得为吴翠儿着想。

韩忠卫谋得昌化县尉的武职,最高兴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吴翠儿。

当韩忠卫的任命文书下达之后,吴翠儿接连几天都睡不着觉,整个人都处于亢奋之中。

韩忠卫实在想不到,要是自己突然决定不来当这什劳子县尉,将会给她带来多大的打击。

韩忠卫三兄弟,现在他是第一个被外放的官员,而且还是皇上御笔亲批,这样的荣耀非比寻常。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翠儿在韩府的地位一下子处于然地位,原本她不过是一平妻,但现在韩府的下人已经将她当成半个女主人,这些下人是最势利的,儿子的地位决定了母亲的待遇,母凭子贵。

韩忠卫正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他才只好规规矩矩的来昌化县当他的县尉。

“见过关主薄。”

孔中海与张金良在韩忠卫回到这里办公后,作为韩忠卫今后的下属,他们今天就在这里协助韩忠卫安家。

而正是因为有孙中海在旁边,韩忠卫才能一眼就认出关青山,并且远远的就向他施了一礼,给足了关青山面子。

“你是……?”关青山望着由远而近的这个少年郎,有些不敢肯定的问。

虽然罗知县已经明言韩县尉乃黄口小儿,可当他亲眼见到韩忠卫时,还是不敢相信。

“下官韩忠卫,忝为昌化县尉。”

韩忠卫对别人惊讶自己的年轻已经见怪不怪,自己今天虽然只有十六,可心理年龄已经过四十,正是成熟稳定的最佳年龄段,只可惜,这些却无法告诉别人。

“韩大人真是年轻有为,让人不信服不行。”

良久,关青山醒悟过来后长叹了一声,他今年三十有八,最大的儿子比韩忠卫都要大,这让他如何不感慨万端?此时关青山终于明白为何罗知县不宴请韩忠卫了,跟这么“年幼”的同僚同桌而食,真是不知道有何话题可讲,风花雪月?恐怕韩忠卫连房事都不甚了解,他能听得懂么?诗词歌赋?听说韩忠卫没正经上过一天学,跟他说不异对牛弹琴。

可是除此之外,同僚之间在私下宴席好像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关青山对韩忠卫只是礼节性的拜访,既然风花雪月、诗词歌赋都不能说,那就只能谈公事。

关青山来昌化已经一年有余,对昌化的情况也算是了然于胸。

何况就算他再不解,相比韩忠卫这位初哥,他也能称得上全知全能。

虽然来昌化之前,韩忠卫也突击了解过一个县衙的基本情况,但现在昌化的实际情况从关青山嘴里娓娓道来,还是让韩忠卫觉得耳目一新。

像大宋其他县衙一样,昌化县除了他们三名官员外,还有四种官吏,分别是押司、录事、手分、贴司。

而这四种官吏只有押司属于韩忠卫的直接下属,而韩忠卫也是最为了解押司这种官吏。

不说其他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及时雨宋江,没有落草为寇之前,那也是当押司,宋押司。

但让韩忠卫意外的是,昌化县一共有八名押名,他们的职责就像是司法助理一样,负责处理狱讼方面的文字和案卷整理工作。

而其他的录事、手分和贴司则分别协助关青山以及县衙征收税赋。

韩忠卫除了负责昌化的治安管理外,像侦缉拿盗也是他的份内事,因此县衙的三班捕快以及县衙大牢也是归他管理。

另外韩忠卫手里还有一支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有些少,可相比大宋其他各州县而言已经算是最多的了。

为了保证县城的安危,防止强盗过于猖獗,大宋有规定:县一万户以上者,派武装弓手5o名,七千户以上者4o名,五千户以上者3o名,三千户以上者25名,二千户者2o名,一千户者15名,不满一千户者1o名。

这类事情由县尉专管,若“强盗”较多之处,武装弓手无法抵御的,要随即上报,由朝廷另派兵马镇压。

昌化县是赤县,辖有一万多户,因此韩忠卫手中的5o名弓手,虽然不多,但由于弓箭在大宋控制得极严,这已经算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了。

对付一般的强盗以及暴民,手到擒来。

当然,这也仅仅局限于一般,要是碰到厉害些的,也许是别人对他们手到擒来。

因此在县衙,韩忠卫的直接下属应该有近八十人,要是加下县城以下的“乡”和“里”,韩忠卫的手下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