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神助攻的奕訢 (第1/1页)

“那李大人可有把握打赢这场杖?我听说那日本人虽然身材矮小,但1个个却彪悍无比。甚至他们还生吃人肉。”奕訢心中不免有些担忧,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的战报涌入京城内,大清各阶级的人也重新认识了日本这个邻居,他们都没有想到往日书中记载的弹丸小国竟然如此彪悍。

“恭亲王请放心,这日本人虽然凶悍,但我北洋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只要朝廷愿意全力支持,老夫敢立下军令状,保管不会让小日本再前进1步。”李鸿章自信的说道。

“那你向要什么支持?”奕訢激动的说道,丝毫没有注意到身旁慈禧太后正拼命的给他使着眼色。

“多谢恭亲王,实不相瞒。老夫的确有1事要上报朝廷。”原本李鸿章还在发愁自己该怎样开口,却没想到奕訢竟然直接把话说到了这里,这可给李鸿章高兴坏了。于是他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

李鸿章上前1步直接从怀中掏出了1个折子,递了上去。同时他还开口说道:

“启禀太后,在此次战争中,我大清人才匮乏,物资大多依赖进口,受到颇多限制。长此以往,我大清恐怕难以发展。所以老臣希望朝廷在此战过后能允许民间开矿设厂修筑铁路,发展西式工业。并且允许各省新建新式学堂以培养技术人才。以强我大清之国力。之前的官督商办,效率太低,规模也太小。根本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局面。”李鸿章说着将1份奏折呈了上去。

“堂堂的圣人之言不学,非要学习西夷。斯文扫地!斯文扫地!”1看李鸿章居然把主意动到了文化层面,翁同龢立即出言反对。

如果说李鸿章要修建铁路和开办工厂,翁同龢还能勉强忍受的话。改革教育就相当于在挖翁同龢的命根了。教育的改革必然导致现有科举体系的变动,等到那时,他们这些儒生又该何去何从呢?这对于1项保守的清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既然翁师傅觉得圣人之言可以解决1切,那翁师傅为何不想个法子去打退日本人?整天高谈阔论,指摘别人的不是,到了自己身上却没有1个可行的办法。难道我大清需要的是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吗?”听到翁同龢果然出声反对,李鸿章瞬间瞪大了双眼,直接开口大声呵斥道。反正已经和翁同龢撕破了脸,那就直接骂个痛快好了!

“洋人的东西是要学习,但是也要分个主次嘛,中学为纲,西学为用。这样才好。我大清自有祖宗之法,可不能变着变着法连祖宗的东西都丢了。”1旁的孙毓汶说道。

“孙大人说的有道理,只可惜现在祖宗之法保不住祖宗的土地啊。”

“太后娘娘!诸位大臣!日本论国土不及我大清1省之地,论人力,财力更是连我大清的1/5都比不上。但就是这么1个小小的国家。通过明治维新仅仅2十余年。其财力就已经与我大清不相上下。现在更是敢与我大清正面交锋。他们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变法吗?”

“反观我大清呢?自道光皇帝开始,洋人屡次入侵我大清国内,杀我国民,抢我土地。这不仅使得我朝廷颜面扫地,就连民间也因此怨声载道。巨额赔款更是闹得民不聊生。长此以往下去,难道太后和诸位大臣就不怕有1天大清社稷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吗?”李鸿章激动地说道。

这剂猛药足够给力,毕竟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又或者是清朝的这些大臣们,他们彼此之间虽然争权夺利,但谁都不想让这个裱糊的大厦倒地,毕竟只有这个裱糊的大厦继续存在,他们才能维持如今的地位。

“此事以后再说,先谈重要的事情,现在最关键的是钱怎么办。”慈禧顿了顿脸色,铁青的说道。

“我们可以向民间商贾集资,允诺战争结束后连本带息归还。并且对于出资比较多的,可以在开矿设厂和税收等方面予以减免。这样1来,还怕没钱打仗吗?”眼见慈禧太后扯开话题,李鸿章又出了另1个主意。

“哪能有多少钱?”慈禧太后脸色微变。

“这件事情可以交给老臣去办,其它事情就不用太后操心了。老臣愿立下军令状,半年之内筹集齐军款,如果所获之钱财不抵战争之用。老臣甘愿受罚。”李鸿章咬咬牙起身说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