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华夏中心体系 (第2/3页)

所谓的投资限制从形式上说其实并不罕见,绝大多数国家在外资进入某些特定领域进行投资时,都会要求国企或国内企业持股达到一定比例以上,这样的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保证本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基本不会被列为“贸易壁垒”或者“封闭主义”的特征去讨论。

但问题是,现在陈飞云所说的投资持股,可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个行业而言的。

在他和上层决策者的规划里,他们将要竖起的,那是实打实的壁垒。

简单来讲,那会是对qfii和rqfii机制的一次大更新,外国资本想要直接投资华夏市场,就必须经过更严格的审核,甚至对资金流向,官方也具有一票否决权。

而想要规避这种更新后的机制,或者说,想要在华夏这个明显潜力无穷的市场上更有效率地赚钱,唯一的解决方案,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按照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来,把机构设立在华夏,并且接受华夏方面资金持股。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狠棋,当年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强行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而陈飞云一群人现在,则是想以华夏这个市场作为“黄金储备”,来确立华夏货币的地位

如果真的能做成的话,管你什么swift?

等到量子计算一出,rsa解码的风头一起来,swift的信任度下跌到阈值范围之后,这个世界的金融格局,就真的要大变样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将会被改成华夏中心体系。

对,陈飞云就是那么直白地给它定下了这个名字。

这是好事吗?

对华夏来说,当然是。

但对其他国家,甚至对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不一定是。

所以,阻力和反抗是一定会存在的,而他所担心的,也正是这种阻力可能会带来的、不可控制的反噬。

毕竟,人类真的不可能始终保持理智,看似合理的国家决策,在很多时候也不可能保持完全的“正确”。

想到这里,他继续开口确认道:

“已经要启动了吗?现在就启动?不等欧洲的情况定下来了?”

陈飞云摇摇头,回答道:

“等不了,我们做过推演,如果金融体系不跟上,经济体系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它的系统性崩溃时间不会超过30年。”

“很显然,这点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明白了。”

张翼叹了口气。

“那就动起来吧-——打算先把红林资本的季诚抓了?用什么理由?内幕交易?”

“不,效力太低。”

陈飞云诡异一笑,随后回答道:

“反间谍法。”

在陈飞云与张翼的对话结束短短几分钟之后,上海,红林资本总部大楼内。

季诚手忙脚乱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上还在不断刷新着有实时交通地图,他每隔几秒就会看上一眼,确认自己预先选定的路线没有错误。

他必须要在10分钟内带好自己所有需要的物品,开上早就准备好的车,在30分钟内赶到机场,然后再花一个小时通过安检和海关,坐上飞往毛里求斯的飞机。

至于原因?

很简单,他知道自己露底了。

这一点,从li突然公开信息就已经足够明显了,更何况,就在两个小时之前,他还突然收到了交易账户风险风险冻结的通知。

毫无疑问,对方是要对红林资本、或者说对自己下手了。

在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季诚一度感觉到难以置信。

他对这次操盘做的最坏的打算,其实也就是亏本、涉嫌内幕交易、市场禁入这些纯粹“经济”上的问题而已。

而如果只是这些问题,在做出处罚结果之前,是一定会经历“调查”的阶段的,绝对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先锁定账户。

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收网。

所以,他迅速反应过来,问题一定比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要更严重。

于是,他花了20分钟复盘了所有操作,最终,他找到了那个引爆了所有风险的破绽。

——

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公开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本来是打算用于应对华夏官方放出的li技术进展信号的负面消息。

而那份消息里,包含他动用关系从spacex方面获取到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