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壮士真是豪爽!孟某必将竭尽所能!”

“也罢!我等便告辞了。”杨阔和几位壮士一同行了礼,看的出来就是金人最常用的的。只是其余的那几人好像对杨阔言听计从似的,就像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孟大人身体不适不必相送。”贾似道客气道。

“啊圣,那就由你帮我去送送贵客!”孟希行觉得这个礼数还是要到位的。

“是!”

“贾兄,你觉得刚刚那个孟庄主说的话有几分可信?”骑着高头大马行于街上,杨阔问道。

“五分信,五分不信。”贾似道的嘴角勾了勾。

“最不喜欢你们汉人这些弯弯绕绕。”杨阔的语气有些轻蔑,完全不像刚在九道山庄一般地给面子。

“您说的是!”贾似道恭敬的语气让人对杨阔的身份又有了新的猜测。

“忽都,忽哥。你们偷偷潜入九道山庄内部给我调查清楚!到底那把‘金乌’是不是真如那个老头子所言早已不在府上!”杨阔用蒙语吩咐道。

“是。”领命的二人立刻就消失在人群中。可见其武功高强。

“那······”贾似道欲语还休。

“那些个物件你自己收着,本王不稀罕!驾!”杨阔留下了一个轻蔑的眼神,侧身纵马狂奔!

第二十九章 青城玉笛暗飞声(上)

“他们都走了罢?”孟希行恹恹地靠在椅背上,早就没了当年“坐如钟,站如松”的气势。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垂垂暮已的老人。

“回老爷的话,都送走了。”阿圣帮着孟希行捶着肩膀一边说道。

“那就好,就好

不过

咳咳咳”孟希行说道一半变猛烈地咳嗽起来,突然一口气没接上脸色铁青,双目紧闭就这样直直地向着倒了下去。

“老爷!”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刚刚明明还艳阳高照,现在天空中便飘起了雨。

没有带雨具的行人纷纷找了宽大的屋檐躲雨。

这杭州城还是以前的样子,也许现在应该称之为临安。但是名称不管怎样的变化。它都尽职地扮演着一个亡国之都应有的绝色。

绝色的烟柳,绝色的芙蓉。

当然,还有绝色的——江南女子。

街柳巷往往就是最不缺人的,不然那前朝诗人杜牧何以咏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临安本就多文人骚客,这下子又一跃成了都城。

用在别处繁华的景象可能被战乱的烟云冲淡,但是却在这勾栏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临安最有名的勾栏院叫做——玉楼春。

坐落在城南鼓楼的边上。

这玉楼春在寻芳客中可是有着“琼浆一液金不换,没人一笑值千金”的美誉。

不过说也奇怪,这勾栏院的头牌可是不做皮肉生意,偶尔兴起弹奏一曲已经实属难得,平常时候见一面都是万金难求。

远远的,烟雨朦胧。

一位白衣公子,一把泛黄的油纸伞,就像一幅画。

隐约间看着这位画里走出一般公子进了什么地方,然后消失不见。

“哟!林大人来啦!青城姑娘可是在楼上候着您了!”玉楼春的**没像别家那样的庸俗难耐,虽说长相普通,看着倒是觉得舒服。

“十八娘客气。”那个被称为林大人的公子玉面执扇,不着痕迹地塞过去一锭银子。

**立刻就笑得合不拢嘴“大人客气。老奴还是不耽误大人的好事了。”

“十八娘慢走!”那位林大人转过身来,竟然是林升!

“狗娘养的一帮废物!”一个尖脸塌鼻子,面上还坑坑洼洼的公子突然叫骂出声“老子砸了四千两白银为什么还见不着青城姑娘,那小白脸凭什么就可以占了先!”

林升这才明白自己这是被记恨上了,但嘴角的笑容还是没有隐退:“这位公子,敢问贵姓?”

“老子姓王!你问这个作甚!难不成是想要报复?”王公子的狰狞起来的面孔看上去喜感无穷。

“小生只是看王公子气度非凡,一掷千金。相见恨晚啊。”虽然林升的发髻上闪烁这隐约的水光,衣角上不免也有些泥渍,衣料和样式也不是顶好的,但这通身的气派就是压了锦衣华服的王公子一大截。

只能说,这是云泥之别。

“算你识相,我本是扬州人士,刚搬来不久。你没见识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