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会老友阎子固通电声明,他将率领武装反对张镇芳。父亲与刘芬佛一起领导县内党务,和阎子固立场一致。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后,凶手被逮,证据被新闻自由的报界公开,天下都怀疑袁世凯是主使。当时已经独立的司法机构,依法传讯国务总理赵秉钧。袁世凯迫于新闻和司法的压力,解除了赵的国务总理职务。7月间,江西湖口讨袁军起,发生“二次革命”。我父亲主张以革命手段响应。当月,阎子固回到新蔡县。7月23日,他与我父亲等人开会商讨,决定组织武装,起兵反袁。规划起事后先在新蔡宣布独立,然后攻城略地,与其他武装会师北伐,目标是武力推翻袁世凯。阎子固负责外线奔走,联络绿林大侠,我父亲负责县内事务,统筹指挥。阎联络组织了上万人的武装力量。那个阶段,新蔡县的反袁活动,基本上半公开了。当时被袁世凯通缉抓捕的青年张轸,长时间在新蔡避难,受到我父亲的保护和照顾。

9月,“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武力击败,阎子固前往上海。10月,他计划回河南重组武装,东山再起。他从上海乘火车,行至信阳南边的武胜关时,被奸细认出,抓捕起来,绑送开封张镇芳。张早就恨透了阎子固,迫不及待,下令正法。四天后,阎子固被押到开封孝俨寺前,与那时被捕的其他二十九名新蔡志士同被杀害。袁世凯政府在报纸上宣扬这次“豫省缉获乱党”之胜利。这些人遇难后,开封有人到刑场悼念他们,即被抓捕杀害。有二三十人在一院内悼念,也全被杀害。“二次革命”前后,张镇芳为袁世凯维持河南稳定,杀了大概有上万人。三年后,我父亲重返开封,怀念老友阎子固,到刑场悼念死难烈士,有诗一首:

吊民国二年河南国民党死难同志

民五年春移馆汴垣

帝乡人命贱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

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风吹赤半天霞。

讨袁之役失败,父亲被袁世凯政权明令通缉。他二次逃亡。

这次,父亲仍以教书谋生。他先到陕西潼关,在老同盟会员、辛亥时复汉东征军首领张钫的家塾里任教,冬天又转西安。那段时间,我二姐任锐和姐夫孙炳文也因反袁事败,躲到四川,教书为生。1914年孙炳文在四川遂宁教书时,父亲在那年上半年经行蜀道,到遂宁与我二姐一家团聚,住了几个月,冬季返回汉中。离开四川时,他曾有诗作:

广元道中遇雨

民国三年亡命四川归途中作

蜀山行欲尽,冷雨湿征衣。

腊粥催年近,涪云随梦飞。

长途为客苦,逆旅当家归。

明日宁羌道,曜灵勿我违。

1915年秋,他回到河南洛阳,在镇嵩军协统刘镇华家任塾师。那以后,父亲有一首写给刘冠三的诗。这刘冠三,是山东人,早年反清,遭清廷追捕。他便化装成农夫,推个独轮小车,历经两年,行程万里,周游三百余县,结交天下志士,鼓动国民革命,其事迹甚为奇特。其间,他曾推着小车,装着行李和书,到新蔡活动过。当时直隶人商震、朝鲜人金秉万,也都因革命事情,在新蔡避难。民国后,刘冠三在国会当众议院议员。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下令逮捕他。父亲的这首诗就是那时候写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老同盟会员(2)

赠友人刘冠三

刘,山东诸城人,亦反袁帝制者

秦皇驾海逞雄风,顽石着鞭尽向东。

独有牟州驱不去,昂头插入碧云中。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不料天下大乱,纷起*,只八十三天,就取消了帝制,没多久他便去世了。1916年8月,袁世凯归葬河南安阳。父亲当时有诗嘲他:

吊袁世凯帝制失败死后归葬安阳

丹旐翩翻返故乡,西陵抔土太凄凉。

剧怜一觉黄粱梦,盖世威名误阿香。

这年,父亲到了开封。因为唐天喜把家搬到了开封,父亲再次进他家教塾。后来父亲写过文章,回忆了一些在与唐天喜交往中了解的事情。如唐天喜告诉他,著名的辛亥革命党人吴禄贞,是被袁世凯主使周符麟、马步周暗杀的;袁世凯犹豫称帝时,是段芝贵最后帮他决定登基的;最后导致袁世凯被气死的,是他几十年最信任的唐天喜的背叛,等等。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势力大,国民党力量弱,*革命进入低潮。父亲觉得孤掌难鸣,又因生计所需,便留在唐家,教书四年。那段时间,父亲心情比较苦闷,但仍关心着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