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 (第3/4页)

?。

秦:这款小艇是1962年推出的,上世纪末就大批退役了,早期建造的退役后想十万元卖给地方改装民船都没有人要,那是很惨的。是新技术让它得到了再生,这款登陆艇的排水量是135吨,可以装载46吨的物资和人员,装载量大、抢滩方便,早年深受海军好评,总共建造了近300艘呢。改装后你看,舱室内明亮、空气清醒,而且十分宁静。去掉复杂的燃油发动机系统后,只有电池和电动机,是真正的全电驱动,对于短航程的小登陆艇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功率强劲,装设了减摇装置后速度还提高了4节。有效舱容增加了,安装了集体三防的空调系统。底板强化后可以搭载一辆主战坦克呢。

作为小艇当然无法装备强劲的武器系统,但是安装了艇体状态检测系统后,这2座双37的拦截效能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我们的小艇也有了数据链装置,可以协同防空了。

镜头回到了072登陆舰。

主持人:章教授这样的改装一定很化钱的吧,为什么不干脆造新的艇呢?。

章:现代的两栖战都讲究垂直登陆,发展的方向是建造大型的多功能的两栖战舰。我军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前些时候你看到的广州号和福建号两栖舰航程远、运载量大,防卫力强,的确是两栖战的利器。只是在短程的航渡例如台湾海峡这样的环境,这些小艇还是可以发挥余热的。它们还有一个好处是分散,一枚反舰导弹也许可以使一艘大型两栖舰失效,但它最多也只能摧毁一艘小艇。

电子产品的成本简直是飞速下降,我记得当年PC机刚出来时要2万元一台,我的月薪是300多元,我要不吃不喝5年半才能买一台。现在只要半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台性能不知道高多少的PC机了。雷达刚出来时要好几辆大卡车运载,施工好多天才能架起天线运作。现在的单兵雷达,一个人就能扛了跑,地上一支就能探测了。传感器、数据链、抗干扰数字通讯机、雷达、电脑都便宜得多了。关键是研制一套软件系统把它们串起来,协同运作,那才是耗时费力的事。据说登陆艇换电机,装空调、雷达、电脑、数据链等,所谓的硬件,只要80万元。可是研制成套的“铁骑”软件化了2亿元呢,摊在每艘艇上也比硬件多。

你刚才问到火箭炮上舰的事,那位秦上尉也提到了“艇体状态检测系统”,我们到“铁箭”炮艇去看一下吧。

主持人:什么,现在又起用那些小炮艇,难道又要小鬼当家啦!。

章:噢,是啊,共和国的前三十年,在海上确实是炮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之类的小鬼当家。不过你可不要看不起那些新型的“小鬼”哦!。

镜头转到了4017号“铁箭”艇。

前方记者:许上尉,这不是“红箭M”导弹护卫艇吗?。

许:噢,你看到了那架微型舰载直升机了吧,“铁箭”炮艇用的是“红箭”的艇身。自卫武器也是双37近防炮。不过主要打击力量是那些大口径火箭炮。

记者:那不是导弹发射箱吗?。

许:外形倒是有点像。你知道世界上最大口径的舰炮吗?。

记者:现在不时兴巨舰大炮主义了,连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只装备127毫米的舰炮,俄国的2万4千吨级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也只是130毫米舰炮,只是美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装备了406毫米舰炮。

许:不过现在要加上我们的“铁箭”级了。火箭弹的战斗部是500公斤,比“依阿华”舰炮的860公斤小一些,但是最大射程有300多公里,比前者的80公里可远多了。那么为什么不装导弹呢?新型火箭弹尽管加了简易的制导装置,成本还只及同等威力的导弹的1/20。对付面目标的时候20枚要比1枚管用多了。你会说小艇的晃动大,火箭炮的精度就更差了。

现代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铁箭”艇的四角加装了加速度和水平传感器,电脑就可以预知艇体回复到水平状态的一刻,此时发射火箭弹就基本消除了晃动的影响。而且集群协同指挥系统把8-10艘炮艇组成一个集群,统一指挥以加大火力密度。打击力度就相当可观。

由于火箭炮的控制系统相对要简单得多,一艘“铁箭”的发射架可装12个发射箱。发射完后,把空箱扔到海上,再装填上12个发射箱。

镜头又切回到登陆舰上。

章:看你的眼睛瞪得那么大,“铁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你留下个题目,以5艘铁箭的120枚火箭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