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密支那通道为目标。然后,展开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东向西横扫“入侵”的中国军队,在布拉马普德拉河的北岸建立强大的前进基地。最后阶段,则由南向北全线向北突击,务必在雨季结束前恢复到战前的态势,为今后的更大规模的大反击奠定基础。第一阶段是关键,考拉尔德将以第3、第4旅的陆航兵团为主力,他们将突击到对方防御线的后方,2个重装甲师则以优势的主战坦克的强大冲击力,前后夹击对方的防线。摧毁敌军的防线后,2个装甲步兵师就随同装甲师横扫这一地区的敌军,直达印缅边境。图上作业十分成功,敌军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强大的突击力量的打击。
现在第3、第4旅的陆航兵团以及第14、第15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都在南方的隆莱基地进行换航“虎”反装甲直升机的培训,7月10日就要返回了。2个重型装甲师的主战坦克兵团则都在英帕尔东北部的一个基地进行勒克莱尔坦克的换装训练,由于开始得较晚将于7月14日返回前线。
“回归战役”的D日定于7月17日。
拉萨前线指挥部7月7日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71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芦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中国军队则奋起反击,开始了全民抗日,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前指接到了北京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基本在现有战线展开积极防御,以局部的突击来消减印军的攻击力,以进一步巩固战区的防御线。
自从印巴再次停火以来,印军开始调集军力,并不断袭扰我后勤补给线。我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防御措施,在空中加强了预警机的探测力量,尤其是高性能的热成象仪对印军攻击机的探测相当有效。更绝的是歼侦-17不久投入了侦察巡逻,它加强了机头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能力,机身下部安装了一台侧视雷达和一部高性能的半导体强制冷热成象仪,专门在预警机雷达探测的死角进行高空巡逻。它的巡航时间长、运行成本低,效果也很好,多次发现钻山沟的印军战机和直升机,召来在空中战斗执勤的歼击机群予以打击。到8月份印军的战机就极少能突入我防区了。在防区内加强了防卫组织和巡防力量,不但在市镇和大的农牧场加强了联防组织,即使在只有1-2户人家的农牧业小组也修建了防御设施,房舍周围布铁丝网,埋设新型的智能地雷-它不但能杀伤敌人,还会报警。房间内有联网的无线报警系统,还有地道和秘密地窖可供藏身杀敌。随着新区的大规模移民开发计划的实施,印军的偷袭计划越来越不成功。
在防御线上则以反突击对付印军的突击,同时加强了防御工事的修建,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地段的高地上修筑了高质量的坑道体系。这时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中央突击师、第2海军陆战师和各集团军的电子战团各出奇谋与印军斗开了。
我军在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印军的军用电脑,通过对俘虏的印军技术人员的审讯和自己的研究,电子战团掌握了印军军用电脑网络系统的不少秘密。印军的军用网络是独立的,与民用的互联网仅有几个受到控制的连接通道。已经在大部分连队配置了电脑和网络端口。当然即使在军用网络上传输文件他们也常常采用加密的方式,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印军的报告和上级下达的文件居然仍然采用严格的格式,这是文牍主义根深蒂固的表现,对这些遵循严格格式的加密文件的破译就容易得多了。于是经常组织特种兵和那些电子战专家深入敌后,奇袭那些相对孤立的连队队部和小型野战机场,夺取联网的电脑后,采用各种方式破解主服务器的口令,以下载印军的大量内部文件。很多次奇袭根本不破坏印军的设备,甚至尽量不造成伤亡,让那些遇袭击的印军单位自己向上级隐瞒遭袭击的事实。由此来核对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情报,前指就能准确地掌握印军的部署和作战意图。这些战术行动得来的情报甚至多次帮助我军的战略侦察部门破获了印军的密码,以得到更多的军事秘密。
前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战机,决定以海军特种部队――第2海军陆战师为主,中央突击师给予支持以实施一项远程突击行动。
隆莱基地7月9日
印军6月初在这里“丢失”了60架“海鹞”,成了印军的伤心之地。可是考拉尔德司令官还是看中这个基地作为从印巴前线调来的精锐第3、第4突击旅转用“虎”式武装直升机的训练基地,因为这里不但远离前线,而且有大片荒丘野地可作为射击靶场和战术演练基地。当然,基地的防卫得到了加强,东、西二个几乎相连的机场以铁丝网围了起来作为内层防御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