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181。孩子们终于开始立业了

“小常; 你家最近寄什么东西没有?”一列火车走的; 最后; 崔姐家的臭小子和常宁家的臭小子下乡到了一块地头上; 只是最后没同村; 所以,崔姐经常和常宁交换着各自孩子反映回来的情况。

“没有; 在外的孩子重要,可家里的孩子也一样重要,再准备下吧。”常宁摇头; 家里八个孩子,两个大人,还是高团长; 小邱他们经常帮补着; 日子也不过刚刚好,想给去大西北接受再教育的三儿子寄东西; 可以寄,但不是常常有; 省下来就有,省不下来,就等着,这方面; 他不能和崔姐比; 崔姐家前面几个孩子都出来工作成家了; 基本没什么负担; 所以,可以保证基本每月都能往西北寄东西,但他们家现在还不行。

“说起来,你家大闺女还有二儿子高中毕业了吧?”时间一晃来到71年,三儿成为知青的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年多,去的第一年,三儿没有往家里寄信,不过刚翻过年68年,信就来了,再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还有什么苦其心志的雄心,只有苦不堪言,艰难困苦,可惜,常宁早就对他说了,不去,他这个做爹的有办法,但一旦去了,他什么办法都没有,只有老老实实做好一名小知青。

“是,今年毕业了。”没有后悔药可吃,家里也无计可想可施,家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省点东西下来寄出去,不管三儿在那里的生活如何,常宁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别忘了,家里他还有妻子要顾,还有七个孩子要顾,三儿走了三年多,家里的大妞和小二也高中毕业了,不知道是不是三儿的事情刺激了孩子们,特别是后面的来信吓到了他们,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让人放心,包括一直在说学习还需要踏实再踏实的小二也让人放心了,最后,老大,老二的高中毕业成绩都让常宁十分满意,要不是没有高考,他家两孩子的成绩妥妥进重点,一点没问题。

“那你给孩子们打算好了吗?可千万别再来第二次了。”崔姐提醒常宁,家里有个不听话的子女,一个就够了。

“不会了,老三的来信,每封他们都有看,哪里还敢再来一个上山下乡。”这点上,不厚道的说,三儿到是为家里的孩子们狠狠把警钟敲响了,谁都不敢忘。

“这就好。”崔姐也替常宁松口气,她是不敢想像,要是家里再来一个孩子这样让她牵肠挂肚,这日子还要怎么过。

“那老大,老二,你怎么打算?”只要不闹着去上山下乡就好。

“我手上弄了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还有一个我们单位优先照顾子女工作的名额,我前几天还跑了高团长那里一趟,高中毕业生,参军,部队很欢迎,这些选择,看孩子们自己。”常宁这些是早就打算好的,关键在于孩子们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要是像三儿那样非得自己跳出去,走自己路的,常宁确实没办法。

“这就好,不论哪条路,都是好路。”这回崔姐就彻底替常宁放心了。

“爹,你回来了。”下午下班回家,一进门,大妞和小二都已经到家了。

“拿到毕业证了?”今天可以说算是两孩子最后的一天高中生活,拿到毕业证后,他们的高中生活也就意味着彻底结束了。

“拿到了,爹,你看!”两个孩子都把自己的毕业证递到了常宁手里。

“不错,过来坐,爹有话和你们说。”常宁拿着孩子的毕业证,点头。

“哎”两孩子听话坐好。

“现在你们毕业了,有什么想法没?”常宁也是够够地吸取了经验教训,自己再有想法,再觉得为孩子好,还是先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再说吧。

“爹,我们没想法,听你的。”青春期的小屁孩们,亲自经历了串联的苦,再亲眼见证了三弟的更苦,终于是恢复正常了。

“那行,我说说我的想法,你们再自己决定。”就是孩子们这样说,常宁也不会直接把事情拍板了。

“我现在手里有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另外,还有参军的名额,你们是高中毕业生,到了部队,再努力一点,到时看看再上个军校,也是条好路子,最后,我还有百货商店优先照顾子女工作的一个名额,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是常宁就着孩子今年毕业搞到的,以后的孩子以后再说,今年不用,明年作废,其它的单位名额,参军名额则是什么时候都可以。

“爹,要不工农兵大学的名额留给弟弟妹妹吧?”大妞想想,无疑这个名额是最珍贵的。

“不用,他们的以后再说,这个名额今年不用,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