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这么做的结果当然极佳。天下士林只要谈及杨嗣昌,都会挑大拇指的称颂:

“前后七子之后,士林再没有如此绝妙的人物了!”

“嗣昌其人,家学深厚,平匪定国,真国之栋梁才;桃源立学,更兼文坛楷模!”

风闻传来传去,就传到了福建这边,对于东南这边的军政大佬们来说,杨嗣昌的名动天下。非常影响他们出席筵宴的心情。

这里有个细节需要交待一下,国家花大力气建设近六年地路网通,如今这效果,终于是显现出来。杨嗣昌上报的新制奏报,是走御史台、吏部、礼部、内阁这条路线上来地,曲折而又张扬。但消息的往返传递,前后却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今天在熊府,熊文灿正在给老母办八十大寿。整个东南一系的头面人物,全来了。

熊文灿本身并没有多少余财,他的工资和分红,全用来再投资了。他所收受的各项贿赂,全用来上下左右的‘交往’了。像他这样的官员,是中国官场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有家底,有能力,有名气,不用清廉来遭到孤立,本身又不缺钱财,不需要大贪特贪。所有的贪污银子,全用来与上级、同仁、下属联络感情,平时吃穿用度,全部有人买单。官场商场,自然都愿意跟这样地人结交。只要不是犯个什么天大的错误,他就永远是一不倒翁。

更重要的是,熊文灿的功劳也确实不小,当年一叶扁舟上到郑芝龙地海船,说服郑家招安。后来单刀赴会去了李自成的大巴山,完成国家最后的招抚。这确实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地。

但虽说他现在是东南中国的军政一号,他的真正才学,不是领兵打仗,也不是治理国家,他真正精通的,是理财赚钱。他真正适合的位置,是辅弼之才,而不是领袖群伦。他最大的愿望,是大明户部尚书。

在乱世,他就是马?而不是诸葛亮。在和平年代,他应该是曹参而不是萧何。他自己也很了解自己的能耐,所以在历史上,他百般推脱,却不得不被崇祯帝任命为剿匪六省总督。六省还是十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结果是,大熊先生很快就因为‘慕功失察,遭贼复叛’,被咔嚓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所以,在这个世界里,熊文灿的能力,被崇祯帝所摸透,也就没再把他放在火上烤。福建两广一带,因为皇商、郑家、田家的帮衬,熊文灿的政绩,也算不错。起码海事银这一项,就叫天下人道一声:善财督抚!

这不,善财督抚又开始善财了,熊少卿的高堂大寿,这馈仪是绝对不能寒酸的,看人家郑芝龙郑爵爷,先不声不响的送来一大扇‘南海紫檀木,镂雕屏风’,正中一个寿字,周围是万字花格,取意万寿无疆。凑近了再一闻,还有幽香散发,显然,在拼接花格的细木之中,还夹杂了沉香木。这还不算完,后面还更实惠的呢。

别看郑芝龙是海匪出身,形容举止,可比毛文龙多了好多的书卷气。长像威猛。相貌堂堂,一身藏青色的戎常服,武将打扮倒显得更像是书生。年龄其实也不大,但为人很是老成,见到熊老夫人,郑芝龙也不含糊,直接推金山,倒玉柱地跪在老夫人面前,行小辈大礼。

“老夫人在上,芝龙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哎呦呦,郑爵爷这般客气,老身可不敢当,快起来,快起来。”

以郑芝龙郑大爵爷地身份,能做到这样,可把个八十岁的老夫人给哄的,笑咪咪的不见了眼睛。

“郑爵爷,您这样。可是太折杀文灿了,不敢当。不敢当!”

“哎!少卿大人说的那里话来?老夫人,如果没有文灿兄,俺郑家上下,哪有今日的功名?郑家之福,全拜文灿兄所赐,行大礼算什么?来呀!抬上来!”

说完,郑芝龙大手一挥,门外面,立刻再抬进来四口大箱子,看份量就知道。即便全是小米面儿,也能值个几百两。更何况,他

能是粮食!

“老夫人,熊少卿为国操劳。经理东南十四载春秋,却两袖清风过山岗,俺东南民众。谁人不知?如今老夫人八十大寿,小侄本该送些大礼的,但芝龙长年于海上守疆,可恨别无长物,又怕污损了熊大人的英名,只好把些海品,孝敬您老!这箱子里全是些健身健体的南洋特产,不值几两银子,还请老夫人恕罪啊!”

说话间,郑芝龙还不忘努着大眼睛把周围的人全看了一圈,旁边这些人多明白事儿啊,立刻抚掌称赞。说什么地都有,主要内容有三个:熊大人是真廉洁,郑爵爷是真实诚,四大箱子的药品,真真应了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