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言官也没说什么,毕竟是人家送女儿过来,又不是汉家嫁女,怎么说都是光彩事儿。只是这样一来,小朱竟然跟额哲成了连襟,矮了故去的林丹汗一辈,呵呵。瞧这事儿折腾的。

但有一点要说明,当初与钱谦益的协议,仍然有效。那就是风华、锦珠如果生有龙子,最高只能封侯。这点是大明内部公开的秘密,瞒就瞒那些蒙古人的。

在小朱跟绯儿同床共寝之后的某一天,绯儿倒是为她当初的行为,做了一番解释,她的理由很简单:

“谁也不是没念想的,即便小猫小狗,也知道知恩图报,皇上对臣妾好,臣妾心里确实早有所属,只是皇上这般行径,倒不像临幸,更像是兽欲。”

汗,当她说出兽欲一词的时候,小朱这脸臊的啊!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经过这件事,小朱倒是想通了一个道理,人是不能轻易的闲下来的,无所事事的日子稍微一长,这人就会出状况。骨头都呆酥了,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

五月里的一次早朝上,小朱对着百官说:

“朕昨夜冥想,忽然有一事难解,还请列位爱卿帮忙才是。”

“臣等不敢,恭聆圣讯!”

底下的大臣们,都非常兴奋的哄声回答,他们早就熟悉小朱的习惯了,有了新想法的时候,通常是以这种口吻跟他们交流的。眼见皇上恢复正常,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朕尝闻‘少与俱所见苦,知生难,乃重其财。生而见富,坚驱而逐狡兔,不知苦难,轻财非所吝惜。’是故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匹夫之赀,留不过三’之语。如今我大明天下,万里山川壮美,一众物产丰博,不知,自朕数,该为几代呢?”

呼啦啦,大家全跪下了,小朱的话其实很简单,第一代艰苦创业,知道世事艰难,对生活始终心存敬畏。到了第二代,虽说不知父辈的苦难,但也多少在童年时留有记忆,即便不会艰苦朴素,但活的时候,还算靠谱。但到了第三代,因为天生就含着金钥匙,所以对钱财看的很淡,也就很容易地学会了挥霍浪费,庞大的财产,过了三代之后,一般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都说富不过三代。

联系到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三五百年的光景,如今大明从太祖朱元璋算起,已经十四代250来年了。谁能保证大明的明天在那里呢?

“我大明圣君在位,自可开万世太平,大明江山正如吾皇登基时所言‘日月双轮,永耀大明’,只要日月不堕,大明永昌。”

呵呵,小朱料到他们会这么说,反正好听话说再多也没事儿,小朱又愿意听,便由着他们了,但心里面,却在琢磨着如何组织语言。正想开口呢!就听一声清亮的嗓子,在朝堂中响起。

“回陛下,若想万世永昌,只有一途,那便是锋芒毕露,征讨天下,让世界万邦,断不敢轻拭我大明之锐。”

说话的人是洪承畴,要不怎么说历史人物终究是历史人物呢?洪承畴瞬间就明了了小朱的心。

“哦?洪卿家!但不知,如何才是锋芒毕露呢?”

“回皇上,近者,万历三征、抗倭援朝,远者,成祖亲征、驱逐蒙元。古者,敢犯汉家之兵威者,虽远必诛!”

***

洪承畴属于绝对的鹰派,他的提议,造成了很多的联动效应。

因为洪承畴不单是鹰派,他还是清流新生派中最具有实力的一员,同时也是西北军系中,最举足轻重的儒将。加上他在如今的百姓心中,是好官中的代表。呵呵,洪盐酒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最重要的,他之前算皇帝的宠臣,现在是朝廷的重臣。虽说大家隐隐觉得皇上对其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戒心,但在中国官场中,如果仕途泰顺反而是一种高危现象。

如今老洪的仕途是很顺利,但好像皇帝对他的好感有些减弱,但这样的变化,在他们看来反倒是好事儿。大家反而更加坚定的认为,洪承畴的前途是不可限量滴。

所以,当老洪提出‘穷兵黩武’的国策后,大家都觉得打仗是肯定的了,甚至在这些人心中,隐隐的认为,是皇上和洪承畴在唱双簧给他们看呢。

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基础,那就是建立在他们心中,那份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使得他们对洪承畴提出来的,以战争为手段,开创万世太平的治国思想,举双手双脚的拥护。

征战时,不仅要打的化外番邦永世不得翻身,更要宣扬孔孟之道、圣人学说,弘扬儒家文明,这点对他们来说,也是极富诱惑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