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这就是说,皇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取消了军户世袭制度。但这份旨意太迟了,儿子三桂早早就武举扬名了,也就不得不成为军人,尽管本已落袋的冠军郎变成了效节郎,吴襄也依然满意的。

吴三桂是吴襄正妻祖氏所生,所以吴襄一直担心儿子走上和自己一样的刀头舔血的老路,所以他跟三桂的亲舅舅早就商量好了,老哥俩立的功劳,一定要分一部分留给三桂。只要三桂能尽快提拔,以后战场送命的机会就少了一些。但这个计划却被一个他们得罪不起的人给否了。这个人是皇上。

济雪连星堡盖了不少藏兵堡,由于朝廷重视,所以每个堡的堡主都可以挂游击将军的军衔,这军职已经不小了。

所以吴襄在年初跟祖大寿商量后,决定让三桂,借着获得武举效节的机会,在靠近长城的一座连星堡,当几天总兵堡主,这样年底三桂就可以调回山海关当总兵了。到时候他吴襄就退下来,好应对大家的口实。

这份计划,连袁督师都认可,并明确的表示理解他们舔犊之情。还特意写私信恳请孙阁老在临致休前,跟梁本兵交待一番。瞧瞧多顺?天地线全打通了。

偏偏这个时候,皇上翻查济雪连星堡各堡主的名册时,竟然大怒,亲自拟旨将三桂的堡主一职给免去了,虽说游击将军衔仍保留下来,但吴襄还是比较伤心。

吴祖两家为了辽东,可以说是搭上了几代人的性命,单由他吴家子弟亲属组成的亲兵就达三千人。正因为吴祖两家在辽东的影响力,袁崇焕提出了‘辽人守辽土’的指导政策,毛文龙收了一大堆的干儿子,用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可见这两个家族在辽东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一点点的作弊行为都不允许吗?偏偏三桂是个傻瓜、笨蛋,接到这个专门写给他的圣旨反倒很高兴,说什么:

“原来皇上还是看重我吴三桂的啊!哈哈哈!”

真是个孽障啊!吴襄每每想起这事,都很苦恼。

平常时日里,他们辽东军系的几个老朋友,曾经探讨这件事。大家都很奇怪,按常理,如果被皇上得知这种集体徇私的行为后,那可是要牵连一堆的人啊,罢官、治罪甚至丢性命,都算正常。

但奇怪的是,皇上亲自下旨跟三桂说明原委,又开恩保留了游击将军衔,剩下的事儿和人,就都没再提及。这也就证明,皇上对他们这种徇私舞弊的行为,没太在意。既然不在意,那为什么不做个人情?

大家商议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一切都是东江那边搞的鬼,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已经独当一面了,自然不希望辽东这边的第二代抢去小毛的风头。

皇上不得以的情况下,才免去三桂堡主一职。但又顾及孙阁老、袁督师的情面,又故意擢拔三桂当游击将军,只是这样以来,三桂先是丢掉了冠军郎的荣誉,接着又失去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妈的!”吴襄心中怒骂,“偏偏这次,老子还得跟东江的这群王八蛋一起出征。”

想到此,吴襄苦恼的脑袋似乎炸裂开来。他甩着脑袋,斜眼看了看耿仲明,鼻子里狠狠的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一旁的耿仲明莫名其妙的看了看这个糊涂将军,心说了:

‘你他娘的不琢磨怎么完成军务,有事儿没事儿的老冲我哼哼干什么?’想到此,耿仲明很有抻头儿的拱了拱手,却不想,这讨好的举动,却换来吴襄的一个硕大的大白眼,耿仲明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东江军系和辽东军系的恩怨纠缠,这天底下是个人就都清楚。正因为如此,两家合兵时,一堆的人中,才挑选了他来做配合。因为他的优点是城府深,能忍常人所不能。选择吴襄也是如此,吴襄的能力,在整个辽东军系中,属于从后面数的。但他脾气好,人缘好,十几代下来的吴家兵,战力又确实强悍,这才让他们两个搭档配合的。

但耿仲明这两天已经快突破忍耐的极限了,因为他总是莫名其妙的遭到吴襄的白眼。耿仲明心中时常暗暗的念叨:

‘这家伙以前不这样啊?我又没得罪你,你有事儿没事儿的就给我一个白眼,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冲我哼一声,想干嘛啊?我怎么你了?没完没了是怎么的?’

耿仲明紧了紧手中的穆刀刀柄,闭上双眼,徐徐的吸气、徐徐的呼气,想尽一切办法来压制自己的火气。

他们今天又是一无所获,晚上按例归他值夜,他只好拼命强迫自己养精蓄锐,千万别吵架,千万别招惹吴襄。毕竟吴襄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上下级的关系还是要保持的。

正在这各怀心腹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