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于是,接到烽火传令的赵率教,立刻于11月3日,领兵4000驰援,与后金兵相遇,悉力拒战,全军覆没。

看着这份战报,小朱心中哀鸣,历史上,恰恰就是这次事件,导致了袁崇焕的死亡。之前,大家对毛文龙和袁崇焕的矛盾,如何处理,就闹的乱哄哄的,并且无论是毛文龙、刘策,包括宣府总兵满桂,都上书弹劾袁崇焕,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袁崇焕擅开马市,僭主议和。

马市这个问题,小朱在选拔皇商时就有考虑,当时和众臣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只允许于北三关:宣府、大同、山西偏关等地重开马市,毕竟蒙古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旦逼迫急切了,他们又要闹事,只好用盐、茶叶、棉布同他们换取良马和皮毛。这个任务也归由山西皇商舒烨稷来打理。舒烨稷本身具有蒙古血统,商户出身,又和代王、边军将领的后裔关系密切,他垄断马市之后,整个长城外围的物资供应,就都依靠这北三关的输出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老舒家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通过这种垄断性质的经营,朝廷可以随时控制,对外易货贸易的规模和价格。

本身蒙古就已经四分五裂,右翼的科尔沁、?尔?等部因为和后金的关系密切,从中得到的物资更是少的可怜,价格也高。因为物资出关之后,就是部落之间为主角来进行易货贸易了。

而蒙古内部的矛盾,使得右翼的人在换取盐茶的时候,将要付出更大的价格,逐步形成经济恶化的怪圈,使他们的力量减弱。

大明开放马市的险恶目的也包含了这一层次,因此,袁崇焕擅开马市的后果,就是大明的经济战目的消弭无形。这种后果,不是小朱首先想到的,恰恰是周延儒想到的。因此,他对于袁崇焕擅开马市的行为最为激动。只是因为后续的剿匪事情太杂乱、太繁忙,又有小朱的暗中作梗,才一直没争吵升级。

但僭主议和的问题就大了,有明一代,血性和烈性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仅文臣要死谏,武将更要死战。更有江西清江举子敖英,公开自豪且激昂的著述论曰:“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试想,这样的人文环境下,袁崇焕和皇太极议和不是自找没趣吗?但是,袁崇焕议和却是小朱主张的。

不是小朱软骨头,而是小朱真的想在这几年能消停消停,等他把一些政治措施理上轨道,后金不找他,小朱还找他们呢。

小朱赶紧摇晃摇晃脑袋,把里面的乱事给摇出去。

“传旨,优恤赵率教所部上下,另于北郊筑坛,朕要亲祭这些死事的大明男儿。”

“皇上,为今之计,应速招各地勤王。”

钱谦益现在对袁崇焕的意见很多,其中既有读书人应有的风骨。也有袁崇焕擅开马市的行为,使得他和周延儒从舒烨稷那里的分红减少。不过令小朱惊讶的是,钱谦益此刻毫无任何惊慌失措的样子,很有气定神闲指点江山的大家风范。

“准奏,着钱谦益速拟勤王旨意。”

“皇上,勤王各师的饷银?”温体仁这小子,这个时候还算计钱?

“朕的内帑还有四百多万,全归你主理,可否够了吗?”

“够…够…”温体仁连忙吓的跑去户部筹措了,皇帝连全部内帑都拿出来,这事儿他可不敢应。好在户部还有三千万的富裕,优厚发饷的政策就这么定下来了。

“皇上,京三营足员只有三万人,故臣祈命李邦华提督城守,凡京三营、巡捕营、锦衣卫,悉归其辖制。违令者斩。”

钱谦益边准备着手书写勤王旨意,边拱手再次提出建议。

“准!还有,让勇卫营的人也一并过来。”

“再旨,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入援遵化,事急徐图。晓谕遵化守官王元雅等人,朕只求活忠臣,不需死国士。后金入寇,城失之责不在他们,而在朝廷。让他们在可为的情况下,尽力将民众军资转到北京来。”

这条完全是要买人心的手段,王元雅接到这个旨意的时候,估计早已经殉国了。但是,这样的国士如果没有功反有罪的话,势必要寒了天下人的心。

“皇上,各地勤王援师,应派人总理。臣斗胆推荐前大同总兵孙祖寿,总理各地勤王援师,另,前左都督马世龙尝辽东旧将,可佐理之。再命蓟镇总督刘策严守蓟河、保定,命昌平总兵尤世威严守昌平,此蓟西三线切不可有失。然,亦不可冒然出战。”孙承宗悄声奏道。

“准了,尽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