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 (第1/4页)

这样的推演与渐变,就叫做创造力!

好了,该介绍介绍“惊天骗局”目前的具体详情了。

骗子地首要任务,就是让入局者,自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创意。

张应京描绘的骗局很简单,也很下作:通过正常付息的银行吸纳存款(目前的钱庄系统是反向收取费用),然后用储户存款去向晋商放高利贷。假设高利贷是10分,存款息是1分。那么他倒倒手就是9分息的收益。

可这个骗局的目地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勾引旧党自行走入瓮中,最后落入“惊天骗局”之中。

那么为了让“高利贷骗局”顺利过渡到“惊天骗局”,就需要找到一些引子,也就是俗称地下线(从第17位受骗人开始,都可以视为下线),将“放高利贷”这种操作方法告诉这些人,使得下线信以为真。并且为了这9分息而去拉人存钱。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会引起旧党高层的注意。

这个步骤很快就实现了。丘慧荣受命探张应京的底细,就源于此。

等丘慧荣认可张应京说辞,并且对刘梦云、孙耀芳的身份不再怀疑后,就轮到刘梦云上场了。他也同样扮演着“引子”角色。

通过张应京的介绍,旧党人对刘梦云生出了兴趣,因为张大骗子的原话是:

“(刘梦云)他有一整套方法,可以让六省于无形当中,定鼎天下。”

这个兵不血刃击倒北方的方法,就是“强行兑换”。

刘梦云说服旧党的理论很毒辣,毒辣到,如果他真的份属旧党,则北京方面搞不好还就被拿下了。多亏他是新党士子,否则……。看看这个“理论”吧:

北京方面打肿脸充胖子,为了维护国家信用,针对旧党钱庄所发行的银票,仍然在勉强兑换。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地事情,当时银行、钱庄、银票系统建设迅猛,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地各地银票在交割、流通。一旦强行终止兑换,对国家信用的损害非常大。

而目前的银行、钱庄系统,纸币发行量基本等于金银双铤存储量,但北京总行那边并不掌握所有的金属货币,仅仅是一部分保证金。甚至有将近一半的保证金,尚托管在南京分行。

那么从技术上讲,各大钱庄可以无限发行银票,然后交到北方去兑换。国家要么为了维护信用,继续保持兑换,直至破产;要么主动放弃信用,进而引发全面金融恐慌,直至破产。总之,两头都是破产。

但好在中国人讲究编号,在叛乱之前,所有银行、钱庄所发行的银票,其编号范围是被国家所掌握的。并且旧党既出于君子风度,也在于思想不够开阔,并没有这么干。所以正常贸易下地“旧党银票”地兑换工作,倾北地之力,还可以从容应对。

那么现在好了,如果沿江六省将叛乱前所发行的全部银票,都送到北地做兑换,北方地财政将更加雪上加霜。

而既然叛乱后的银票并不被国家所认可,那么索性发行“联行银票”,既可以通过几大钱庄联合发行的影响力,来获得民间支持;也可以通过新版桃花票,来与北京彻底划清界限。

通过“新疆收购银行”第一个“10%部分”银票的自由兑换、以及南北民间走私的蓬勃兴起,北地金银双铤。输往六省的渠道,不仅通畅,而且很有保障。

一旦北地金银存储量下降到警戒线以下,南方就有胜利地机会了。

因为打仗就是在打后勤,后勤就是靠金钱来保证。如果北地王师的财政崩溃,他们沿江六省的叛乱,一定会成功。

可恰恰在此时。国家竟然同俄罗斯做起了生意,虽然说“新丝绸之路”还没有正式启动。但在不远的将来,这条通商路将带来大量收益,则北地财政压力,一定会逐步缓解。

所以,目前最好趁这个时间差,来出手打垮北地财政!

“高利贷”计划。可以使得六省民间游资相对集中;“兑换”计划。可以使得六省掌控银票全部套现。

那么再趁国家急于筹款的急切心理(授予彝宪钱庄发行户部本票的特权),将手中兑换回来的金银双铤,全部通过“彝宪钱庄”反向兑换成户部本票(反叛前地银票已经兑换完毕,再收购只能使用本票),然后针对北方一切资源,进行“全面收购”。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旧党似乎稳操胜券!

因为理想状态是这样的,北地大部分资源的拥有者,都变成六省人士。而北地王师出兵作战的军饷发放人,都变成旧党系统。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当大多数的军人都发觉。原来他们打击的对象,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