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小朱这个问话。其实是在报复温体仁,你温体仁不是说什么不是你份内之事吗?你不是想推卸责任吗?好,现在朕当着你的面去质问周延儒。摆明告诉大家,看见没有,温体仁这甩黑锅呢!你们可都团结起来,一起抗住了啊!

“回,回禀皇上!”周延儒很潇洒地躬身施礼。“臣虽不敢僭越行事,但臣亦知,为人臣者,替主上分忧解难,乃是大道!戴羲一事,臣分管礼部,而竟忘怀,实在臣之罪也!”

“戴羲一事,臣等亦有罪,竟牵连吾皇受,实在惶恐难安!臣等祈请致休,以平天下之怒!”

果然,周延儒勇背黑锅的情怀,叫大家都很感动,于是,一群人一起深鞠躬,共同把这事儿给分担了。

小朱赶紧侧了一下身子,好家伙,这么老些人冲他鞠躬,怎么看着就跟遗体告别似的?未免有些晦气。他侧过身子后,斜眼看了看温体仁,见‘仁兄’脸色平静的安然不动,倒也心生佩服。

“算啦,朕琢磨呀,这些年国事繁重,偶尔忘了一两个人名,还是可以原谅的嘛!”

“臣等多谢吾皇!”

小朱这话也是有深意的,等于由皇上做主为整个官场做了开脱,理由很简单,我们没忘记曾派了使臣的事儿,我们忘记的是戴羲地名字,仅仅是名字而不是人!

接下来的几天,已经商量好攻守同盟地一干君臣,就开始琢磨善后事宜了,另外也捎带脚讨论了责任问题。广大学子的要求是‘引咎辞职’!要说,如果借着这事儿,叫温体仁这样的内阁大臣引咎辞职,并由此将‘不作为,就下岗’这个制度给定为成法,原本也是不错的考虑。但是,身为皇上的小朱阁下,最终明智的给公开回绝了。

因为国家刚刚又把国库给打光了,四方战事,南北通衢,样样都是高投资的项目。不但国库光了,连皇商那边都借光了。

皇商身后,可是各大商会,各大商会的背后,是整个官场,为了支援国家玩命,大家都把家底花出去不少。换来的,是皇家送过来的诏书。国债诏书。这是崇祯皇帝小朱发布地第二份认债诏书,第一份是刚刚登基的天启七年,在发放过节费的同时,还约定了一个补发拖欠工资的承诺。这十多年来,小朱还真就把欠款全补发下去了。所以小朱地信用非常好。既然国家有了高等级的信用指数,那为了战争而发放的战争国债,以‘转投国债’地模式偿还,也就顺利了很多。

国家不用现金偿还债务,这当然算是好事儿。但别忘记,再怎么方式偿还,他也是负债。在这种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小朱,是非常需要温体仁这个理财大师来继续辅政的。不仅是皇帝,国家和民族也同样需要。

但很遗憾!不论是小朱还是温体仁,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温体仁就是再好,也到了讨论退休的时候了。

因为第一届内阁的任职周期。是七年。温体仁即便名声不这么差劲,也不可能,不应该,不能够超过这个任职期限。否则,对国家、对皇上,对温体仁都不是好事儿。

这其实也解释了,温体仁为什么非要推卸责任。因为温体仁知道自己的仕途最多就干完这届了。既然怎么都要走,何必非要背着一个罪名下台呢?眼下地政治风波,矛头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温体仁下台。嘿嘿。温体仁的性格,本来就有缺陷,面对这么个情况,您说说,他能不推卸责任嘛!

温体仁拒绝辞呈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跟皇上表明一个观点:我温体仁离开首辅之位,是急流勇退,是礼让贤能。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的引咎辞职。

好了,分析完所有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了,该看看咱们的小朱是个什么应对了。

小朱倒也仗义。先是下达一份罪己诏,贴在国子监的门前。明确承认,把一个驻外使节给忘记了,确实太不地道,请大家伙原谅。然后在小朱的强令下,所有的人,除了温体仁之外,都上表求罪,大大小小地道歉文告,把国子监门前都给贴满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朱现在的威望是确实高了。他想保护温体仁,众大臣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反对。

诸位大员都出面道歉,使得诸地学子的言论中。也就少了许多的戾气,但要求温体仁辞职的声音,依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不能用正常人揣度的温体仁,忽然单独求见了皇帝陛下。

“皇上,戴羲一事,臣无责。但臣为首辅,已近七年,臣自问,治国理政,不敢比管乐,却绝不让萧曹。然话虽如此,臣也不敢滞位不去。况且,如今学子群情激昂,如吾皇公开明旨,准臣满届七年,致休返乡!然后容臣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