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 (第1/4页)

时提前挖好菜窖、定好包厢,用薄珏先生发明的俯卧镜旁观。

但现在既然已经公开,那就只能阻止。

“刘惟敬,”(小臣在)“去跟托尔斯泰和那个塔斯曼说,决斗是他们欧洲的东西,在中国,只有刑之斩,绝无因约而杀的道理。”

“遵旨!”

刘惟敬半鞠躬之后,立刻转身就走。留下君臣众人,开始讨论下一个议题。

“皇上,”贺逢圣是内阁首辅兼礼部尚书,“那个芽朗班只是印度一匪盗,其国亦有很多欧洲人投资经商。已隐隐有鸠占鹊巢之势。如此看来,一旦同意他的诉求,印度势必会生出很多纷乱。还请吾皇三思!”

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开始了反复推演。

芽朗班能够成为海盗共和国的十大议员,完全是因为他在印度的势力比较大,同各路欧商的关系盘根错节。以印度海岸线的辐射面积。绕过他比较困难。

但芽朗班成为十大议员,多少有凑数嫌疑。

前两天,芽朗班正式代表印度,提出了建设大使馆地要求。但首先,他的资格就存疑,所谓印度驻华使馆,别搞不好变成海盗洗钱官方机构。那这笑话可就大了。

再一个。就算印度官方认可了芽朗班大使身份,他们国内的各派势力也未必同意。道理很简单,一旦中印成为友好邻邦,那些欧洲人,就必须趁“国书往来”这个时间差,尽快取得印度的实际决策权,否则跟中国就不好交待了。因为既然建交,那大家就都是中国的友邦了,友邦之间互相拆台,从法理上。不好办啊!

这种纠葛。起因就在于印度已经步入殖民时代,欧洲入侵方式很原始,就是直接以外资名义,逐步收购印度主权。这点跟他们“被美洲印第安人牵扯了太多精力”有很大关系,征服美洲的难度太大,目前实在无暇分兵,只能采取经济战术来搞掂。

欧洲人的如意算盘是:一旦美洲成型。军队自然立刻过来。但在这之前,如果印度已经被买光了。那只要派驻少量军队以巩固利益就是了。

所以印度人对丧权辱国地理解。就是引入外资。这点跟中国人正好相反,“幽云十六州”旧事,促使华夏民族将“割地求和”视为最大罪行。

国书往来的时间差,最短半年,最长也许两、三年都没谱。在这期间,印度国内一定纷乱不止,王族、高种姓贵族、西洋人、芽朗班,这几大股势力之间的绞杀,绝对小不了。一旦芽朗班死掉,中国人等于陪了面子又搭了时间,确实不太划算。

“等等,”小朱这家伙现在很敏感,听到“内讧”就兴奋。“杨先生所言,一旦大明公开宣布,拟准许芽朗班诉求,则印度国内一定大乱?此话可当真!”“皇上,”贺逢圣一听这话头,就立刻知道,论调要变,连忙冲出来,

“自古君者,以德服人。切不可为义而行恶啊!”

“哎,贺先生说得,朕自然明了。”小朱现在的座位,同大臣们基本保持水平,只不过桌子大一些,他挪了挪屁股,胳膊肘支在桌上,探起上半身,很像是在推心置腹。

“可是贺先生也要知道,拉达克之战,征西军已经扑上太多人了,这后勤辎重,实在不堪重负。再要是纠缠不清,唐栋很可能无功而返。那这钱财,不全打水漂了嘛!”

“嘿嘿…,”

贺逢圣苦笑一下,皇上跟他说大白话,这固然是臣子荣耀,可问题是,这样的话语,将来是要记录在案啊。

但现在的形势,确实到了关键时刻。

当初唐栋要慢慢修路过去,为得是保证军卒对环境的充分适应;然后是构筑辎重线,打仗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后勤。

后来印度五国,察觉到中国人插手之后,立刻咬牙添柴,试图用战火汹汹,迅速解决拉达克。

在此情况下,早前派过去地500精骑,显然不够,远远不够。唐栋立刻安排两营八千,迅速出喀喇昆仑山口,驰援拉达克新王庭所在。自从拉达克王太孙德丹南吉成为人质到达北京,拉达克就已经退出藏区了。

对于唐栋这员名将来说,从来作战都是狮子搏兔,两营过去后,又持续准备了两拨共十营人马。前后进兵波次,相隔十五天。

之前大半年,他磨磨蹭蹭只出500人,然后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分三次筹措近5万大军。从这点来看,唐栋切实掌握了“不动如山、侵略如火”地兵家真谛。

但这一系列的行动背后,是高如天文数字般的钱款。还有极大的风险。

如果,在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