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臣等遵旨!”

“…”

小朱一愣‘臣等’?这事儿跟你郑三俊有什么关系?不过因为是讨论问题,他也没当回事儿,只是从屁股底下掏出来一本书。杨春委托老丁刊印的《北棉录》,送给孙诚。

“孙诚啊,朕这些日子。净送你虚名了,也没什么实惠的,这本老大人写地《北棉录》,是朕自己掏银子买的,虽说有些粗制滥造,但内容完整,你拿回去吧,想来‘落日牧场’还是用的上的。”

“谢皇上,呃,说到《北棉录》,小臣还有一事要启奏万岁,浣衣局提督张公,前日送小臣一些种子,说是他这些年在徐老大人的指点下,培育出来的优良稻种。因为担心薯田中一旦栽种失败,将铸成大错。所以只敢在私宅里种植,这次希望在落日牧场进行试种。”

“嗬嗬,张彝宪这家伙还知道谨慎了?行啊,这事儿朕许了,郑先生”“臣在”“此事你以前知道吗?”

“呃,回皇上,臣略知一二,因为徐老大人与臣有同乡之谊,是以臣听他说过,凡田亩中,偶尔会出现异于寻常的稻穗秧苗出现,有好有坏,如果优胜劣汰的话,将大大利于农事。张公能够如此谨慎,徐大人能够在病中如此辛劳,实在国家大幸!而承天府落日牧场又恰恰是外省新地,即便试验种植失败,想来也没有太大的干系,实在国之大幸啊!”

晕,这老郑看来很爱说实话嘛,不过他这么说也不全是没有人性,要知道在农耕国家,植物的选种,是重中之重,试验栽培,当然要挑选一个人口密度小地地方先进行。并且,老郑其实在委婉的提醒皇上和孙诚,一旦试种失败,哪里可是新拿到地地盘,小心兵变才是。

“?,对了,孙诚,西边现在如何?”

“回圣上,不仅承天府一带,天山、宰桑泊、北海等地的匪患,还是比较严重的。国内过去圈地的人很多,加上当初定边时,逃散的部落也不少。两相之下,单身旅人、落单商队,遭到劫杀的情形很多。臣与周(遇吉)帅、黄(得功)军门、贺赞、唐栋等人,经常要亲自领兵,绥边靖匪。”

“唉,确实难办啊,不过好在魏藻德的状元策论,已经谋划到这些了,回头等架构搭建完毕,想来你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你们那边,还有什么要求吗?”

“哦,有的,臣等与周大人、黄军门商议之后,希望国家能够允许在修路时,搭建几处秘密所在,专门库存兵资军备,粮草工具。这样一来,再有边军出行,就可以轻装简从了。”

“就是说,隔个三、五十里,修筑一个秘密的兵器库,边军可以随时补给,地方县府也可以在非常时期,开库自救。这么说,对吧?”

“吾皇圣明,臣等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三、五十里过于频繁,二百里应该足够了。”

“?,好,郑先生,此事就交由你主理吧。但务必要记住,此事知道地人越少越好!”

“臣遵旨!”

郑三俊此时,心中忽然一跳,因为他惊喜的察觉到,在皇上心中,自己的本事,起码比梁廷栋要高一些。不提郑三俊在那边溜号,再说小朱。

“说道兵器库,朕倒是想起

事情,前两天的皇家科学院那边。礼妃同周胤、孙等人,共同研制了一个玻璃质地地‘引火奴’出来,孙诚你可听过吗?”

“小臣孤陋寡闻,万岁恕罪!”

“郑先生呢?”

“臣亦请圣上宽免!”

“呵呵,无妨,无妨,朕这就叫人连夜去取。那个曹化…”曹化淳今晚请假去善各庄装修房子去了,“张彝宪,张彝宪!”

外面听到叫唤的太监王坤,连忙推门进来。

“回皇上。张公今夜在浣衣局盘点库存。”

“哦,行。你现在立刻去科学院那边,周胤他们都是夜猫子,现在一定还没睡,让他们把‘引火奴’给朕取来。”

王坤没答话,只是躬身施礼后,就跑出去了。留下小朱、孙诚、郑三俊一起等待,等待中,郑三俊跟孙诚,趁机把刚才说的几件事儿都给行文了,期间郑三俊还夸孙诚地文笔不错。甚至还问了问孙诚会考的情况。当听孙诚说了几句之后,郑三俊很负责的指点道:

“孙将军的文章,中规中矩,虽算不上锦绣。但考中会士还是有可能的。只是,”

“只是如何?”

孙诚急急开口,他想中进士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郑三俊偷偷看了看皇上,发现可怕的万岁爷,居然在玩自己地鼻子牛,郑三俊眨了眨眼睛,方才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