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门火炮。一下子,将小朱的军费开支,无限扩大。

不过孙承宗的态度倒还超然,他同意了老钱的提议。只是做了一个区分。凡城,分都、大、中、小四类。北京、南京、中都(凤阳)的守城炮,都是光启炮。并且城门旗楼上要装四门光启炮或者六门守城炮。

各地首府如西安等地的重大城市,城门处是四门守城炮。

中小城市,城门处两门守城炮,但不再150步配一门守城炮,而是分别按200步、300步来配备守城炮,并且小城不配箭楼。

4。船舷炮,顾名思义,就是给两支海军配置的。重量小,体积小,每船都可以配置N多门。甲板上,大船要配一到两门光启炮。现在海军的家底是最厚的,光启炮再贵,他们也买得起。

四种火炮的炮弹,都是圆球体。

***

看着老徐的成绩单,小朱又是欣慰,又是肉疼。武器换代的代价和意义,就是一大笔开销,整整6000万两白银啊!大明今年农业税、乐嬉税、海事银、孝敬银这几项税入总和是3800万两,加上前几年剩余的1200万两,不过才5000万左右,这笔开销,将成为今后四年的主要开支。一下子,小朱又过上了赤字生涯。

但小朱还是寻找到了弥补赤字的一个办法,徐光启定下火器标准后,也意味着,军工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连续五年的逐步换代和统一,使得大明各兵种的武器,达到了规模上的统一,这样,零配件的生产,尤其是弹药后膛、转轮点火装置、以及瞄准装置等等这些关键部件,完全可以施行标准化量化生产了。而标准化就意味着成本上的缩减。

没过两天,充分理解小朱的心思的工部,很快上了一份折子,请求将火器生产,以包买的方式出包给皇商―…舒烨稷。

包买方式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很多南方的袜帽商,都这么干。将订单往下发放,提供原料,工人自己回家制作,完活后,按件拿工钱。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节省时间和金钱的生产方式。

但军火可不同,一旦出事儿,那可是崩盘的危险,舒烨稷虽说值得信任,但工部这么玩似乎有些过火。

“皇上,徐老先生惟想能替国家省些银子罢了。”

方正化连忙替老徐开脱,他们察言观色的本事都很高,见皇上这边拿着徐光启的折子,面色有些难看,就立刻猜测出小朱的心思。

“呵呵,正化啊,朕也知道,徐光启是一门心思为国家分忧的大忠臣,但是,这包买火器一事,事关重大,舒烨稷一介布衣,如今身家富可敌国,又贵为伯爵,手中握有汰选火器的单子。朕再让他制造火器,久之,颇为不妥啊!”

“皇上思忖的是,皇上这么想,也是为老舒着想。只是,这火器制造,耗费过于巨大,如由工部承担,不就等同于由朝廷承担吗?”

“是啊,不过虽说国库无钱,这包买也断断不合适。难办喽!”

“皇上保重龙体。”

方正化见小朱没有怪罪徐光启的意思也就不再多言。军国大事,方正化比曹化淳他们谨慎的多。

“正化啊,你去把曹化淳找来。”

“遵旨。”

等曹化淳一来,方正化立刻退出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曹化淳感觉挺良好的挺了挺肚子,他很高兴,皇上一有啥烦心事,就一定找他曹大伴,他感觉不良好才怪。

等听完小朱的顾虑,胖曹的小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皇。。。皇上,”听听,胖曹的声音都抖了:“火器督造,事关国本,老奴有一个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说,说吧。”

“嘿嘿,皇上元年,便立了6家皇商,现在过来五、六年了,田妃家已将产业移于南洋,国内止余宅基祖坟。说起来呢,两京十三省,亦只剩下五家皇商了。是该再增加一家喽。”

“哼,增加皇商?那跟舒烨稷有什么区别?”

“嘿嘿,皇上圣明,这新立皇商,单只负责督造,原料采买,可另让其余六家老皇商轮年负责,这样,新立皇商再怎么折腾,也至多就是钦命的住坐匠户,而六家老商,至多不过多赚一份银子而已。”

“?,这么一来,督造火器的人,就是为国家制造的工匠,六家皇商,负责提供原料。两不相干。确实不错!”

抬眼看看眼前奸诈的胖子,小朱噗哧一笑。

“大伴,你可有推荐人选啊?”

曹化淳的眼睛,正式的被挤进了肉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