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潘士尧话音刚落,潘阳就点头道,“行,可以买下来!”

说着,不待潘士尧张嘴,潘阳就主动问道,“你如今也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了,负担难免重,手里头的钱不够吧?阿哒帮你担点。”

潘士尧手里头存了两百来块钱,要是差少点,他能管同事东拼西凑给补上,可实在是差得太多了,潘士尧不得不向他阿哒提一嘴,这么好的买房机会,他不想错过。

可是阿哒都已经帮他盖房子娶媳妇了,再管他阿哒要钱买房子,潘士尧有点难为情。

“阿哒,要是家里。。。算了,再等等吧,等我再存点钱,下次碰到机会了再买也成。”

看出了潘士尧的难为情,潘阳拍拍他肩膀宽慰道,“不用等,阿哒挣钱为的就是你们能好,一千块钱阿哒拿得出,弟弟妹妹你也不用操心,他们还小,还能给阿哒几年喘息的时间,正是碰上好机会的时候,不逮住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其实潘阳从没想过太多,现在她就是这群萝卜头的‘阿哒’,站在阿哒的角度上,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哪里会想着一定要孩子给什么回报。

潘士尧愈发难为情了,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半响才保证道,“阿哒,我以后一定会孝顺你的!就像你对阿爷那样!”

听到这么句,潘阳可开心了,哈哈笑道,“成,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呢。”

买房子这么大的事,父子二人商量好之后,又跟潘恒春和张学兰说了下。

张学兰这个半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妇女,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在城里买房子,是的,到现在张学兰还没分清楚,是她大儿子要买房子,而不是给她买房子。

张学兰就认为她儿子的东西,也就是她的东西。

所以她破天荒的没有反对,反而很积极的对潘阳道,“兆科,家里这一季黄豆和玉米卖了应该能落个两百多块钱,加上上半年的卖冬小麦的钱,还有杂货铺挣的,应该够了吧?不够的话,要不把家里的猪也卖了?”

潘阳笑道,“哪用得着卖猪呀,现在手里的钱也够给士尧把房子买了。”

张学兰忍不住叹了口气,感慨道,“哎呀,等士尧买了房子,我也能像广臣他老娘那样,时不时得能去城里过几天,尝尝当商品粮户的味儿。”

张学兰话音刚落,秀英就接过话茬道,“我跟士尧都商量过了,房子有三间,等买下来了,我们就把一间屋收拾出来,阿哒和娘随时都能过去住,还有士云和士勋他们几个,等以后去县城上了高中,在家住也方便。”

且不管以后如何,这个时候秀英说的话确实是发自真心,家里几个老的累死累活挣钱给他们买房,作为儿媳妇,她没道理不代潘士尧孝敬他们。

秀英这番不孬熊的话,说得潘阳和张学兰都很受用,不过潘阳可不像张学兰,她不准备去掺和小一辈人的生活,除非实在是有事不得不在城里过夜,潘阳都不会去叨扰小夫妻两个,因为她很相信一句话,远了香近了臭,她才不乐意跟小一辈人住一块,老潘家虽然破了点,但住着不知舒坦了多少倍呢!

就在他们商量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潘恒春敲敲烟袋杆子,对潘士尧道,“士尧,要是你阿哒给你在城里买了房子,那家里你结婚用的这两间房就不能再要,家里不止你一个,你下头可是还有弟弟妹妹,眼看士勋也大了,再过两年一准该有人给他说媳妇了,照我的意思,家里这两间瓦房就留给士勋。”

不得不说,老头子就是老头子,他眼光放得更长久些,是不能什么东西都给老大留了,老大下面可是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呢。

潘恒春算是个潘阳提了个醒,潘阳也算是把丑话说在了前头,正色道,“阿哒说的是,士尧如果你要城里的房子,那这两间瓦房你就不能再要了,再要的话对你几个弟弟就是不公平,别看他们现在还小,再过几年就该给我提意见啦。”

潘士尧想都不想就道,“阿哒,我也实话跟你们说了,我以后不想在家种地,家里无论是地还是房子,什么我都不想再要,阿哒你只管放心,今天我话搁在这里,娘和阿爷都在场,算是做个证,以后我潘士尧要是反悔了,那就是孬种。”

潘阳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秀英道,“秀英,那你呢。”

秀英也道,“士尧愿意在哪儿我就在哪儿,都听士尧的,我没意见。”

如此,算是口头上定了下来,潘士尧小夫妻二人又在家忙了几天,等潘士尧不得不要回县城上班了,小夫妻二人才收拾东西回城里。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