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他不能再这么自私的去为难他阿哒,眼下他手里没有钱不要紧,他可以自己挣钱,至于买房子,他也在瞄准机会,一旦有人愿意出售,他想什么法子都得赶紧买下来。

不管如何,他是不愿意再回农村种地了。

就在潘士尧为房子而苦恼时,潘阳也在为老潘家生计而奔波,正如潘士尧所顾虑的那样,解决了老大的婚事,下面还有老二老三老四,哪个不得她去操心。

赶在冬小麦成熟之前,潘阳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去一趟县城,是的,她又用手里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上趟她去城里给老顾客送菜,从程大爷儿子手里买下了这辆二手自行车,永久牌的,花了七十块钱。

虽然只有五六成新,但潘阳也不在乎丑俊,只要能骑就成。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乡里也逐渐开始有集市,但大都是本乡人卖给本乡里人,而且卖的大都是时下的蔬菜,再不然就是自家杀猪卖肉。可是我们用脚趾头想想也能想明白,眼下集市上卖的人不少,买的人肯定很少。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买?很简单,都是自家有的东西,谁愿意花那个闲钱再去买?

但城里就不同了,在农村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正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他们仍旧在按计划供给粮食、肉类,所以潘阳宁愿累点骑自行去城里卖,何况她可以把东西全放在空间,压根不用考虑大包小包的问题。

潘阳去城里卖东西的同时,家里打理菜园子的事就全放在了张学兰身上,原先生产大队分的两分自留地里,张学兰一点点土地都不放过,就连埂子上的草都给她拿锄头锄了,松了土,多刨出了两行地,能多种一点菜就多种一点。

张学兰忙活菜园,老头子潘恒春就去地里忙活。虽说草已经锄了一遍,但潘恒春还是不放心,生怕遗漏了哪一片没锄,或者锄完之后草又长了起来,他一遍又一遍的把地里的杂草拔个干干净净,等快傍晚从地里回来,他会顺带再割些猪草,背回去了能剁碎喂猪,家里的几头猪仔养的可真好啊,他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等长成了,按照一头成猪两百斤来算,四头猪就是八百斤,供销社里的猪肉一斤就按八毛钱来算,四头猪就能卖六百多块钱呀。。。

还有这一季的冬小麦,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成绝对比他们在生产队时要好很多,上交给公家后,剩下的他们都吃不完,留足了家里吃,其余的可以全卖给粮站,按照一斤一毛一分钱的收购价格,又能挣到一笔钱。。。

再有家里养的鸡鸭鹅,下的蛋也全给他儿子拿去县城卖了。。。

潘恒春心里的算盘打的啪啪直响,越算越开心,最后他自个儿忍不住就笑了,要搁在以前他只敢做梦想想,现在梦境眼见就变成了现实,一群穷人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他们庄稼人的光景可算有了新的奔头!

端午节一过,冬小麦几乎一夜之间变成金黄色,风吹过去翻滚着金色麦浪,这几天潘家村所有人都喜滋滋的,因为再过两天,他们就可以收小麦了!

甚至有的家已经按捺不住,全家老小抱着大镰刀先去收割了,一旦有人开了个头,接下来地里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老潘家在潘恒春去地里转了一圈后,也开始全家出动,除了潘士云留在家里烧饭带弟弟,其他人全去了地里,连潘士尧都从汽车队请假,和秀英一块回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啊!

眼下不仅潘家村的冬小麦可以收了,其他生产大队的小麦也熟了,不过不同的是,其他生产队仍旧是集体出动,而潘家村则是以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为单位,全家老少都下地忙活。就拿张家湾生产队来说,潘家村生产队有一块地和张家湾生产队紧挨在一起,地里的庄稼看起来有明显的高低之差。

潘家村生产队地里的小麦长得高,麦穗大,颗粒饱满,而且还很密集,张家湾生产队呢,小麦低矮又稀疏,一副没有精神头的样子,两下一对比,很明显就有了差异。

潘家村生产队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其他生产队的人一见这种情况,心里就不平衡了,为什么人家生产队能分开单干,他们就不能?不行,说什么也得闹单干!

这下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公社几乎每个生产队都要闹单干,可算出大事啦。

不知道是哪个去县里开会,把潘家村生产大队偷摸单干的事上报到了县里,没几天,潘家村书记王有田就收到了上头的传达信件,让他去县里开会。

王有田接到信件后,当即就蒙了,打开牛皮纸信封,里面可是县委书记亲笔署名的信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