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不过韩复榘的一个幕僚说得好,中国败了,不等于大家都败,说到底,那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朝廷败了,作为封疆大吏仍然能找到自存之道。

清末,慈禧老佛爷向全世界下战书,导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但很多省份都没事。

为什么,就因为实行了“东南自保”,也就是这些省的地方大员们和各国列强达成协议,你不打我,我不打你。

当年的“自保”倡议者里面,就有山东和四川。

历史往往都是在不断重复。如今刘湘和韩复榘要复制历史,一个是地盘和枪杆子都要,另一个是暂时保不了地盘,就先保枪杆子——有枪杆子在手,何愁今后没有地盘。

两家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会师鄂西,合力阻挡中央军进川!

了解到这个可怕的秘密之后,蒋介石后脊背一阵阵发凉,然后冷汗直冒。

还保卫武汉呢,照这个样子,尚未与日军打起来,就得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东边是日军,西边是川军和鲁军,自己被夹在中间,动弹不得,左右不能。

原先蒋介石还在犹豫,对韩复榘要不要动手,动到哪一步。

“七七事变”以前,在与日本人争斗的过程中,南京政府以对“华北三角”的争取为最激烈,他本人用功也最多,现在宋哲元、阎锡山都过来了,抗战立场也很坚定,只有一个韩复榘,仍然拿捏不住,不知道用什么策略才能最终稳住对方。

看到这份报告,他才终于下定决心。

现在对韩复榘已不是处分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系于一刻,你不除他,他要除你,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必遭殃。

同时,蒋介石心里也明白,对付韩复榘,并不像座中衮衮诸公说得那么简单,对方手中有军队,如果那么好对付的话,可不早就解决了。

有决心,更要有策略。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督师河南开封。

在到达开封府后,他即刻召开军事会议,并规定,凡一、五战区还没轮上打仗的,师长以上的全要与会。

这时韩复榘正准备继续退入河南,当然也接到了会议通知。

对于要不要与会,部将孙桐萱等人劝他不要去,怕蒋介石来者不善,在开封摆的是一桌鸿门宴。

韩复榘一退再退,都是跟五战区和统帅部的命令在对着干,所以心里也有些发毛,迟迟犹豫不决。

这情景急坏了一旁的蒋伯诚。

作为蒋介石放在韩复榘身边的最大卧底,开封会议的内幕他岂能不清楚,假如韩复榘不去,这场戏可唱给谁看?

情急之下,他便将一份刚刚由李宗仁转来的密电送呈韩复榘。

韩复榘细看之下,上面密密麻麻,有40多个将领的名字,连孙桐萱都名列其中。

若是鸿门宴,他们还会让孙桐萱这样的小角色与会吗,不可能。

于是韩复榘打消顾虑,带上孙桐萱及一个特务营前去开封。

去了以后他才知道,这恰恰就是一场请君入瓮的鸿门宴,不过不光是为他一人所摆而已。

抓捕韩复榘的整个过程,皆由戴笠一手策划和组织,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当蒋介石宣布其罪状时,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就连孙桐萱等人都噤若寒蝉,作声不得。反倒是曾为韩复榘所奚落并拒绝援救的宋哲元站起身来,为之求情,说韩复榘固然因不听命令而罪有应得,但希望能看在其是个粗人,没有多少知识的分儿上,予以从轻发落。

冯玉祥时为军委会副委员长,也不肯为韩复榘这个昔日的老部下说情。环顾偌大一个老西北军体系,仅宋哲元一人站出来为韩某说了两句,足见这人的人缘实在是糟糕透顶。

在抓住韩复榘后,何应钦奉命来到汉口医院。

他板着脸,对刘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不知道,韩复榘已经被扣留了。

刘湘心里一惊,但到这个时候,他还要装一下糊涂:为啥子哟?

何应钦只轻轻点了一下:因为他的部队要开到襄樊去。

刘湘的脸开始发青发白。

再没什么可说的了,秘密已经全部暴露,而这个秘密的泄露,对当事人来说,无异于一个致命打击。

何应钦走后十分钟,刘湘大口大口吐血,直至昏迷不醒,三天后一命归西。

人死了,一切都好说。

在官方公告中,刘湘的临终遗嘱颇有令人动情之处,谓: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则一日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