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河内既失,箕关的危险又摆在了前台,即便是傻瓜也自然是不会相信。曹操是真的好心帮助杨奉稳固山东的危险。这条恶狼。才是陈宫愁白发地人物。
可是,箕关的守将,本就是一个毫无本事的杨氏贵胄子弟,能够挡住曹操如今士气如虹而百战练兵地大军攻势?
自卫氏出逃后,陈宫下令游骑快马加鞭将信令遍及各县,在河内被夺地消息传回时,箕关却依旧没有半点回应。这让陈宫更为担忧。可惜大阳兵马还在北上的途中。陈宫也只能无能为力。
而事实上。箕关在数天前,却早已经改换了门庭。
无数百姓向着箕关汹涌而来。作为一镇守将,以箕关这个扼守关东的咽喉来说,关外陷入战场的情况再加上如今杨奉势力内忧外患,对于这些流民本应该据之不理以免骚乱箕关的守备,平添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这毕竟是战时,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变故都不应该平添。
可惜,身为贵族子弟地杨开,本身不过是个碌碌无为地家伙。平日里只知道饮酒作乐,志大而才无,而身体酒色掏空,勉强能舞文弄墨,行军作战却没有半点本事。
不知军,而行军,本身就是一件谬谈。
随着河内流过的大批平民百姓之中,倘若就只是杨开所认为地一群贱民就罢了,可其中却还混杂着自河内举家携口而向河东逃窜的,在杨奉占领河内后依附于杨氏的一些本地贵族。
这个时代,重视的自然是这些士族。而杨氏昔日经营弘农多年,靠得不仅仅是杨氏的名声和地位,同样也是因为许许多多的士族的附庸。
杨氏与卫氏的决裂,但卫家这颗老树虽然已经被移开,不过昔日习惯在那茂密的枝叶下乘凉的其余人,依旧还对杨氏不买账。
而河内的许多士族向西迁徙,让杨开认为,杨氏便应该扶持这些人,成为他们的附庸,继而将卫家的余威慢慢从河东这块土地扫荡出去。
不得不说,能够想到这些,杨开也还是有点才干的。另一个时空,西晋灭亡,而东晋入主江南,正是王导献策,让晋元帝司马睿收流亡江南的河北士族于府中,慢慢蚕食江南本土贵族,分拨他们的权利,才为晋元帝统治江南大块土地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从北方逃亡向南的士族在朝堂上分拨的权利,甚至比江南士族还要大得多。
可惜,杨开不过终究只是以个世家子弟,从没有习过兵事却不知道,一下子收容那么多的人口,代表着什么?而在不清楚这些流亡来的人,其中有没有人心怀诡谲便打开城门放其入内,本身就是一件极度荒谬的事情。
甚至……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河内既然陷入战火,该地士族举家避祸,为何选择的同样是向西,河东这个同样兵凶战危的地方?
星夜里,杨开志踌满满,在箕关的府邸摆下美酒家宴款待这些士族,本以为将得到万般吹捧的巴结,甚至得到这些人的效忠以及未来杨氏宗老们的赞许。
但,迎接他的,却是一列列手执兵器的甲士,而那数百人马,前一刻还是他设宴等待的士族们的私兵,现在却成了狰狞的敌人。
而率兵兵围郡守府的那个人,一脸黑须,身材不高,但杨开,却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浓烈的气势,那是久经上位,掌握无数人生死培养出来的上位者气息。即便是那嘴角挂起的笑容,也是万般冰凉而带着强烈的嘲讽。
那个人,便是曹操。这样一个人物,在少时便在洛阳崭露头角,杨开自然是见过他的。
到了此时此刻,杨开自然是知道,自己中了曹操的诡计,既然他这个一方诸侯都已经亲自领兵到了郡守府邸,那么城外必定还有一只雄武大军,而箕关坚实的城墙,恐怕也早已经被潜入城中的曹军悄悄打开了。
曹操大手一挥,杨开那微弱的挣扎几乎没有丝毫作用,便被缚做一团。
守将被擒,而大军趁夜偷袭,慌乱中的箕关守军根本组织不了有效的抵挡。数量的差距,军心的动荡,失去了坚实城墙这个优势,箕关中的反抗很快便被曹操麾下三万大军扑灭,一万守军,投降者十有**。
本身牢不可破的强关,终究只能屈辱的兵不血刃落入他人手中。
几乎在掌握了箕关的同时,曹操当即下令封锁城门,一切消息都严密封锁,使其不得流入河东境地。
而在清洗原本箕关守军军官的同时,一个让曹操欣喜若狂的发现使他几乎按捺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卫家那个暗藏在箕关的都尉,竟然在家中被搜出了卫家家主投来的信帛,而那个派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