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早春二月,谷雨时节,颍阴。

对一般的现代人来说,每当提起颍川荀氏的时候,很可能就会直接想起荀氏家族代表性的人文建筑,即位于阳翟的颍川书院,进而也会惯性思维的把荀氏定为颍种阳翟地区的世家。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颍川书院最初只是荀氏名下在阳翟的一所别院,后来会天下闻名诂计也出乎了荀氏宗族的意料之外。真正说起来,许昌西面的颍阴地区才是荀氏家族的祖业所在。

很不幸的是陆仁就在这件事上闹了个大笑话。他在最初作许昌地区屯田的准备工作的时候是去阳翟找的荀攸,然后就在惯性思维之下向荀攸问询准备耕作阳翟地区的哪些田产。结果荀攸是瞪圆了双眼告诉陆仁说阳翟离许昌比较远,且荀氏在阳翟的田产也比较少。而荀氏祖业所在的颍阴离许昌比较近,耕作荀氏在阴颍的大片农田,不管是陆仁亦或是二荀,照应起来都方便得多。

天空中正下着霖霖细雨,两个身着蓑衣的护卫支着一块大雨蓬,陆仁便在雨棚下向这里的屯长与荀氏子弟指点道:“喏,这一带的地形去冬我就已经和你们说过。这中间一大片是农田,这里种值水稻,这两百顷种粟;西侧的丘陵种植一定数量的茶树、果树,其余的旧有树木就不要去动它了;还有这一片不要种稻粟,全数种植桑树;丘陵下面的这一条长廊田地种植菜、豆……”

陆仁在这里细细的解说,而他的身后却另有一个荀氏子弟拿着竹简与笔,细心的把陆仁所说的都全部记录下来……荀氏中识文断字的人多得是,陆仁向荀彧讨个书吏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如此一来陆仁还乐得不用自己动笔呢!

陆仁身边的荀氏子弟是年过四十的荀理荀明直,这种人类似于荀氏一族的管家,而荀彧曾明明白白的告诉荀理,要他一定要完全听从陆仁的调配,切不可擅作主张。

荀理作为管家,为人稳重有余却缺少一点主见,因此对陆仁的产业调配到也言听计从。此刻听完陆仁的解说之后荀理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地方问道:“陆令君,此地尚空,不知当种何物?”

陆仁望了一眼便摇头道:“这块地方的土地地质偏硬,加上地势稍高引水不易,并不是很适合种植农作物。等春雨稍停,你马上调集些族中青壮在这块地方建起蚕房……哦,被你这一提醒我也想起来还有件东西没给你。”

伸手入怀摸索了一下却没摸出什么来,陆仁只能向荀理歉意的一笑道:“我巡视各屯,随行带着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忘带在身上了。”

说着向某个随从招了招手道:“你跑一趟,去我的驿舍找下婉儿,让婉儿把行李中一卷用白、黑、蓝三色带绑着的图样找出来给我。”

这里是荀氏的地头,房舍什么的很多,因此很早就专门收拾一所干净舒适的给陆仁当驿舍,婉儿现在就在驿舍里帮陆仁整理着杂物。

护卫领命而去。荀理与陆仁也见过好几回的面了,现在见陆仁还是和最初相见时那样,身边就是一个婉儿和少量随从,忍不住开口道:“令君请恕我直言,令君主理许都屯田政事奔走终日,虽说有婉儿姑娘随行照顾您的饮食起居,可令君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太少了点?若令君不嫌弃的话,不如就从我荀氏中挑几个勤快的婢女随侍左右吧?”

陆仁笑而摇头:“不必不必,人多了反而不方便。再说我不是已经多带了两个书僮和一个小侍女在身边吗?”

荀理闻言哑然,心说就你带的那三个小屁孩哪里像是书僮和侍女?人家的书僮是寸步不离的跟在身边,你却是一到地方就让这三个小屁孩去读书写字,其中的小侍女还让婉儿教习音律,另外的两个一大早的就得起来扎马步练武艺……

过不多时护卫把那卷帛图带来,陆仁展开后交给荀理道:“回头你找工匠把这图上的织机做出来,再找几个聪慧些的女子先试用一下,精熟之后再由她们转教给其她的妇人。”

“织机!?”荀理心说用不着吧?

陆仁笑道:“你别以为这是寻常织机。这种织机是我改良过的,精熟之后织帛的速度可以比以往的织机快上数倍,而且织出来的丝帛布匹也远比旧式织机要精细得多……”

说到这里陆仁故作神秘的凑到荀理的耳边低声道:“田大家都是一样的种,粮米自然也是一样的收。而大家都有饱饭吃的时候,肯定会想买几匹好布做几身好衣服再穿暖穿好是不是?要是你荀氏的织物比别人的好,那么……不用我多说吧?”

“哎!?”荀理还没反应过来。

“许都城里有钱人多!再一个,你族中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