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转了一圈回到鄄城,陆仁邀李典去自己家里吃个便饭。饭吃完之后在书房里小坐喝茶,李典就问道:“陆兄,你今日就安排着召募来的流民三天后去城北聚集,是有何用意?”

陆仁取过了图样展开道:“还能干嘛?当然是抢时间去试屯之所开地挖沟。”

李典奇道:“可现在尚在隆冬,地上尽是冬季的雨水雪水,这个时候开地挖沟是不是有失妥当?”

陆仁解释道:“正因为到处都会有雨水雪水,我才要在这个时候提前作些准备。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可你也知道之前干旱了许久,许多田地早已荒芜,这个样子等我们开春再过去重新开地可能就会晚了。再说趁秋冬的农闲之时抓紧时间兴修水利也是常理,我们趁着今冬的雪水尚未消融的时候赶紧的挖下一些蓄水的水塘,对试屯之事会大有裨益。”

李典“哦”了一声点头称是,陆仁却在心里暗道:“你懂个屁!最多也只是懂了一半。我之前在饥民那里得来的情报是假的啊?现在的中原地区没能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除了太过奔放的种植,对水稻的护理远远不够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水稻旱种!人要是水份不够就会变成僵尸,缺了水的水稻那叫僵稻。蔫不拉及的能长出什么来?我现在去开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那些旱田给转变成适合种植水稻的水洼田。”

————————————————————

三日之后鄄城的北门,两千多饥民已聚集齐。而在这三天里,陆仁为了让这些饥民心安,也请荀彧先拔出相应的口粮给这些饥民就食,同时让李典带上那五百护屯军开始对这些饥民进行相应的管制。

说起来人数固然是召够了,但陆仁还是有些头痛,因为这两千多饥民里青壮男子的数目不多,换言之就是主要劳动力有些不足。

但陆仁却又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到现在为止,天下大乱、诸候纷争已经多年,各地的青壮男子很多都被强征为兵是很平常的事。而之前的两灾暴发,青壮逃荒时又比其他的人要逃得远些,那剩下来讨饭的当然只能是些歪瓜劣枣。

此外曹操这里正在准备再度举兵攻打吕布,鄄城、范县、东阿三处的青壮军兵基本上都调走了,剩下的也要保守城池,不能轻易抽调。自己有地的农民,亦或是那些地主家里的庄客僮客又调动不了,陆仁能够召募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不过再看看李典率领的五百护屯军,陆仁到又暗中松了口气。好歹这也是五百青壮,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手伸到这五百青壮的身上去。或许曹操和荀彧会安排李典带这五百人来,本身就是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吧?

想到这里,陆仁先前看见自己这两千不太像话的屯田人马时的郁闷心情也一扫而空,人在马上很装13的扬鞭一指,喝令道:“众人听令,出发!”

第八十回 触动心弦

鄄城到范县,如果是按现代的城址分布,两地不过相距三十公里左右而已,但是在汉代却不是这么回事。按陆仁的实地勘测,两座城区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两百汉里左右,中间则以黄河的一条支流分隔开。也就是说,陆仁带队从鄄城出发,到达预定的屯田地点大概是一百汉里左右的路。

一百汉里的路,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两千五的屯田军走了两个白天才到达预定地点。这块地头陆仁之前已经来过多次,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当下便下令屯田军先按图纸上预定要修建起城镇的地头立下暂且安身用的营寨,同时亦下令屯田军对这一带旧有的两处小村庄不许惊扰,如有违令者军棍伺候……斩就免了,陆仁不是嗜杀之人。天至黄昏时陆仁的中军大帐已先立好,妇人们也开始烧煮饭食,陆仁便把李典请来己帐商议一下相关的分工诸事。

按陆仁绘制的图样,陆仁让李典次日便去抽调土木工匠与相应的劳力出来,按粮仓、工房、械仓等等不同的优先级修建起相应的房舍。因为这个事的劳动强度较大,陆仁很不客气的就把手伸到了李典的那五百人里面,当然必要的警戒与维持治安的人陆仁不敢动。除去这些,其余的人众都打发去修整农田和水利,体力较差的那些妇人就是伙头军了。

商议完了这些正事,婉儿也烧好了饭食送入帐中,陆仁便邀李典同桌共食。李典望了一眼婉儿端进来的菜便奇道:“这是……”

陆仁哑然失笑。因为这两天赶路,大家啃的都是干粮,所以直到今天安下营寨才能让婉儿好好的弄点算是可口的饭菜。而所谓的可口其实也就是咸鱼梅干煲而已,主要是咸鱼和梅干糜竺送来了不少,制作的材料充足,做起来也比较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