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他一下紧张了起来,说道:“糟糕!”

他的两个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看着众人的眼光,他徐徐的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我们中毒了!”

“中毒?”

“没错,中毒!”长风眼光扫了众人一眼,说道:“那些蝙蝠身上的粘液!”

“不可能,那蝠翼上的粘液,我们都没有碰过,怎么可能会中毒呢?”

“中毒,不一定要非碰上不可!”长风继续说道:“那些粘液能让人产生幻觉,那么,粘液会不会挥发?”

“如果这些粘液会挥发,所有进入这个地下古城的人,都会吸入到身体里,那么,多多少少,都会有中毒迹象!”王婷婷摇了摇头,说:“要是这样,所有进入这古城的人,都会中毒,我们进来这么久,一点感觉都没有。”

“那是因为我们进来的时候,没有遇到蝙蝠群!刚刚那一群蝙蝠飞过我们头顶,空气中,或许有他们残留的毒素。”长风的话不无道理,如果粘液会挥发,那么蝙蝠群飞到哪,带起的空气流动,就包含着那种挥发的毒素。

叶倾城心里在打鼓,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微型的口罩,自己戴上了,王婷婷见了说道:“叶小姐,现在戴已经晚了!”

“能少吸一点是一点,这种毒素进入体内,还不知道会不会影响面容呢!姑奶奶我可不想冒这个险!”说完,戴上夜视镜,迈开大步走在前面。

蝙蝠的粘液能让人产生幻觉,声音一旦达到某种程度,也会让人产生幻觉,这两种能影响人类神经的方式,同时在这个地方出现,这让长风心里十分沉重。

走到大石块跟前后,大家的心才放下来,不再有大石块滚落的担心。扫视了一眼这大石块,就是古代战场上典型的落石摆设,附近大大小小如磨盘一样的石头堆积,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地壳变迁,那些备好的石头只露出部分。

这落石区域,能容纳二十多人宽松的在上面,周围散落了腐烂的一些运输车,在这附近,还能看到一些石头上刻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长风扫了一眼,这附近腐烂的那些运输车,以及大石块旁边那些残旧的设备顿时引起了他的兴趣,惊讶的走了过去。

“长风,这些破东西,有啥好惊讶的?”王婷婷不解的问。

“你来看,这是什么?”长风指着一个像投石机一样的设备,这设备是由金属和木条制成,而且有牛皮,油布等包裹。

王婷婷摇头不知,她没仔细研究过古代的兵器,自然看不出来,但是长风却十分熟悉,因为他对考古可有着不凡的成就,一眼就能看出不同之处。

“看,这应该是一辆投石机,没错,真的是投石机!”长风显得很激动,他恨不得能把这东西带出去,一不小心,那投石机的一截木头给他捏断了,这让他大为心疼。

中国的投石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用人力在远离投石机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500人施放。

宋朝以前投石机主要为人力或畜力发射型,即以大量士兵或者战马同时向一个方向骤然扯动牵拉索,拉起力臂将沉重炮石以抛物线射出。

随后,蒙古军队因世界征战,将投石机发展到极为犀利和恐怖。蒙古人设计了双弩背的复合弓结构,弹力更加强劲。同时,这样的弩机已有时用于发射特制的铁箭和燃油筒,甚至到后来,蒙古人用投石机投射腐烂的人畜尸体,作为最原始的“生物武器”。

投石机的发明和创新,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上,最先进、威力最大、最具有创新性的,都是属于中国。

长风看到这个投石机十分激动,因为这投石机,居然解决了单人就能轻松使用,而且能够有粗制的瞄准设备,以及能通过齿轮方式,利用杠杆原理发射。

这种技术,在当时来说实在太先进了!

长风的解说,一下吸引了叶倾城和王婷婷两个丫头,两人拿出照相设备顿时咔嚓咔嚓的拍照做记录。就连任天行也被吸引住了。

而更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那个大石块,至少有10吨的重量,如果要把这石块推下去,得很多人才能推得动,但是看石块的地盘,有一个生满铜锈的金属夹,看这样子,这金属夹在当时,应该有一个开关,只需要把开关一打开,这石块就会滚下去。

而这石块的底部,有两根金属一直呈平行状,延伸到后面很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