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2/4页)

晋王慢慢地抬起头来,刘渊说的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毕竟还有些真实。

刘渊将蜀国之事挑三拣四的说了一些,晋王眼中终于不是方才那么恐惧了,颤声道:“你……真的是九弟!”

刘渊急忙将他扶了起来,方才这一拳并不轻,不过倒也没有用多大的力气,否则这位哥哥现在就不是捂着肚子了。

晋王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终于认出刘渊来了,挤出一丝苦笑,道:“果然是九弟,方才吓死四哥了,要不是你把脸都撕掉了,本王还不会这样……嘿嘿……莫怕,莫怕!”

刘渊心道他还想逞强几句,忙道:“四哥莫要担心,九弟正是听闻四哥被东蜀军围困在封州城中,这才急忙赶来救援,现在兄弟相见,自然最好。”

晋王急忙点了点头,这回他不害怕了,虽然想大笑几声,可是一笑肚子却疼的厉害。

刘渊心里暗笑,知道不能和他罗嗦个没玩,道:“现在已经收复了潭、柳两州,四哥可以向父皇上道折子了,到时否父皇肯定将会重赏,而且九弟也想找个机会再见父皇一面,还望四哥成全。”

晋王兴高采烈地道:“九弟所言甚是,本王这就去写折子去,九弟之功当然也不能埋没了,哈哈……”

刘渊知道计划已经成了,急忙躬身道:“四哥除了和父皇说起九弟外,还望暂时不要和他人说起此事,要知道……”

晋王拍了拍他的肩头,大气道:“九弟放心就是,本王哪里是不明白事理的人,定会替你保守秘密的,父皇那边也会替你请功的,只不过这功劳么……嘿嘿……!”

刘渊任着他连拍了数下,这才偏身躲开,尴尬地笑了一笑。以前竟然没有发现这位四哥如此有趣,真是遗憾。

武帝手捧着晋王上来的奏折,心里也不知道是怎么滋味。

首先潭、柳两州终于算是收复回来了,自己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既不用调动剑南的守军,也不用四处找些老弱病残去打仗了。

但是晋王却在奏折里面说福王辅佐平乱有功,虽然功劳并不甚大,但是毕竟已经不小了,还望皇上封赏如何如何——看到晋王写到这里,武帝忍不住一笑,这个儿子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现在能够写出这样奏折的除了晋王,在大汉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不过晋王的书法倒是颇为不错,除了当时的福王之外,他写的最好。

这道折子简直就是逼得武帝同意恢复刘渊的身份。刘渊的意图也是非常明显,要不然也不会逼晋王写这份奏折了,武帝心中明白,自己的这个儿子也在策划回到大汉的事,而且非常努力,这次潭、柳之乱说不定还是他的杰作。

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心。

武帝将奏折放下,这些天来他想了很多,总是拿不下主意,现在拿到了这样的一份白痴奏折,心中倒是坚定下来了。刘渊想要回到大汉非常简单,只要他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自己就不能坐视不理,只是他回来之后自己的态度如何,还需要再斟酌一下,肯定不会处罚他当时的失职之罪,但是若让他如此猖狂下去,却也不想看到的一件事。

这位大汉君主淡淡道:“宣丞相顾宪觐见!”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顾宪便走进御书房,叩拜道:“臣参见皇上!”

武帝一愣,笑道:“丞相是否等在御书房的门外,等着朕召见你呢!”

顾宪知道瞒他不住,忙道:“确实如此,臣早已经侯在宫里!”晋王的折子一送到京城,他就知道武帝会下什么样子的决定,早早就等在了宫里,武帝果然马上召见他。

武帝心道看来他是刘渊的人无疑了,不过他倒并不介意这个,像顾宪这样的人才,确实可以称得上一国栋梁,只要能为国家所用,便也没有其他话说,笑道:“丞相请起。”

顾宪站了起来,道:“不知道皇上召见微臣是否为了福王之事!”

武帝点了点头,道:“朕命你带着圣旨前去封州,要晋王和蜀国的宝亲王觐见!”

他故意着重了“蜀国宝亲王”几个字,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希望顾宪秘密行事。

顾宪忙道:“据臣所知,宝亲王现在已经班师回到蜀国成都。”

武帝一愣,心道原来他的情报是比我还详细的,笑问道:“以丞相之见如何!”

顾宪道:“还请皇上下旨,要福王殿下回京面圣,臣愿出任传旨使节去一趟蜀国。”

武帝忍不住一笑,道:“丞相此举是为了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