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老臣以为皇上不用担心,只要找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辅佐太子便是可行!”

武帝眼睛一亮,道:“曹相难道有好的人选!”

曹元忠赶忙道:“老臣并无好的人选!”

武帝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太子若是能够代自己出征,确实可以提高军队的士气,但是若没有一员大将辅佐,太子根本无法带兵,这确实也是个困难之处。

太子刘源紧张地看着武帝,他自己也实在想不出哪个人能够随自己出征,若是真没有大将随行的话,他是不赶上战场的,但是荆无计又将此中的利害讲的一清二楚,所以他现在很担心武帝做出别的选择。

“禀报皇上!”一个淡淡的声音从武帝身后传了出来,顾宪拱手一礼,身子退后一步,显得优雅有礼,“臣倒有一个人选!”

“哦!”武帝眼睛再度亮了起来,望向这个才貌双全的新科状元,顾宪因为写着有手漂亮的书法,所以才把他召在身边,没有想到他竟然还懂得国事。

顾宪道:“这个人就是燕王殿下!”

包括武帝在内,所有人都愣了,尤其是太子刘源,燕王倒是一直都依附着他,不过他从来都没有在意这个弟弟,也没有觉得这个弟弟有什么突出之处,更想不起来燕王是否还带过兵。

平王则恨恨地瞪了顾宪一眼,燕王是众多王爷中少数站在太子那一边的,所以平王对燕王最是厌恶,自己曾多次希望将他拉入自己一方,都遭到拒绝,这样看来太子想要扩大自己势力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说不定这个顾宪也是太子的人。

武帝露出思索的神色,过了片刻道:“卿家有何理由!”

顾宪淡然若定道:“燕王殿下十岁便在军中生活,十四岁封王时还在同州,当年同州盗贼蜂起,共有数千人,同州刺史李赞成便是在燕王的帮助下铲平了盗贼,臣看过当时李赞成的奏折,极力夸奖燕王的聪慧,并言到燕王将是我大汉将才!”

武帝满脸迷茫,不由得对这个状元刮目相看,没有想到那许多年的奏折他都看过,而且记得如此清楚,自己倒是完全忘记了。

右相贾敏皱眉道:“莫非是同极六年同州大乱?”他显然还是有点儿印象,这句话一问出,已经明白的告诉武帝,顾宪所言非虚。

顾宪点了点头,道:“大人记得不错,那是同极六年四月的事,而燕王还曾出使过蜀国,这是檀成三年的事,皇上应该还记得吧,当时蜀国有盗贼攻击我国使者,结果全被燕王所破,当时蜀国国主还曾致书皇上表示感谢之意!”

武帝点了点头,这件事倒是模糊地记得。

顾宪继续道:“以这两件事来看,燕王确实好武多智,不过臣也只是断章取义,只是从奏折中推断出来,燕王究竟能不能担此重任,皇上可以召他觐见,以皇上的眼力,当然一望便知!”

武帝点了点头,没有想到这个新科状元还有这样的识见,而且最后这句话的马屁又拍的恰倒好处,忙道:“宣燕王觐见!”

顾宪退到武帝身旁,脸色丝毫未变,还是如此泰然自若,不过太子和平王心里生起一阵惊讶,同时生起把他招纳的想法。

顾宪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这两人只是没有注意到自己罢了,这次自己稍显身手一把,这两人肯定会马上发现自己的价值,到时候……

燕王果然并没有让顾宪为他白费口舌,武帝一见之下,心中大喜,马上封太子刘源为江南行军道大总管(注),封燕王刘渝为副总管,统领江南大军,解竟陵、汉口之围。

望着太子和燕王离开京城,顾宪心里泛起一个人的影子。

王爷,你在什么地方呢!

注:江南行军道大总管:采用的是唐朝官制。

第四十章 军事会议(下)

扬州演武场虽然并不如淮南军的演武场宽阔,但是规模也实在不小,这里毕竟曾经是旧朝京城的所在,一些布置还是颇有规模的,王峻早就让派出的两千兵马集合到这里,行动之迅速也是刘渊没有想到的,王峻这人做起事来确实很有一套。

刘渊望向站在自己面前的扬州兵士,不知道这些兵士里面有多少当时曾经在杜简的指使下将自己困住,可惜现在笑一下的心情也没有了,情况紧急,自己外表虽然平静,但是心里却始终是暗流汹涌。

不过从这些兵士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的犹豫和害怕,当听到将要奔赴竟陵抗击明军时,这些兵士的反应完全出乎刘渊的意料之外,个个坚定无比,甚至有些斗志昂扬。

原来刘渊以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