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墨兰,福临亲自为荣亲王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你看了吗?”

我摇摇头,实在是那日回宫后,我与皇上又形同陌路,彼此不相见。

接过太后递来的金册,我缓缓展开,皇上熟悉的笔迹落入眼中,书写稳健、大气,想必写时极为用心,极为专注。

“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卒于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以八月二十七日,窆于黄花山。父子之恩,君臣之义备矣。

呜呼!朕乘乾御物,勅天之命,朝夕祇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祯,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为尔卜其兆域,爰设殿宇周垣,窀穸之文,式从古制;追封之典,载协舆情,特述生殁之日月,勒于贞珉,尔其永妥于是矣。”

泪花在眼眶中闪动,随即潸然落下,字字句句透出的深情与惋惜无不让我感动。

我把对皇儿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而他把对皇儿的追怀坦坦荡荡向天下人表露。疼爱自己的孩儿,无需别人说三道四,这就是他,张扬的他,张扬的爱,让我害怕的爱,这次却让我感动不已,谁让我们都深爱着这个不过百日的孩儿呢?

“墨兰,哀家一直不忍提荣亲王的事,就怕你伤心。再看看福临,封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为荣亲王修建高级寝园,一再遣官祭拜荣亲王,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一个百日的孩子享此殊荣,厚宠之极,不是吗?”

我拿出手绢拭去眼泪,太后跟前垂泪未免失态,太后愈发温和,“墨兰,哀家心里很清楚,为了皇后你受了委屈,福临他气的不是你,他是在气哀家。别看他一如往常和和气气在哀家跟前问安,可他心里的气始终都在,要不然他为何不愿见你,心里的气不消,他就无法面对你,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

太后一语道破,难怪上次辛劳照顾他一夜,原本看着就是冰释前嫌,哪知惠妃一提我是奉太后口谕而来,他脸色立刻阴暗,火气转眼烧来。

“墨兰,福临他对你怎样,你心里最清楚,依哀家看,你刚才的落泪可不单是为了荣亲王,恐怕也有对皇上用心的感动吧?他是皇上,你是他的皇贵妃,你的心思还是要多放在他身上,你在他身边照顾他,哀家才放心,他更是求之不得。当然,你孝顺哀家,哀家也高兴,可你们和顺,哀家才能颐养天年,不是吗?”

皇上是九五至尊,太后是后宫之首,明明是两人之间暗潮汹涌,可谁也不能低头,他们的身份不容许,谁该低头呢?是我,看来也只有我。

从慈宁宫出来,回承乾宫的路上,抬头远远看见乾清宫殿顶黄色琉璃瓦投射出的一抹金黄,我不禁为自己叹息,我这夹板气何时是个头?

翌日慈宁宫请安,太后又给我出难题,回来后我就一直坐立不安。

经太后与皇上商议,决定认养三位格格,分别是皇上的五皇兄承泽亲王硕塞的女儿欣瑶,安亲王岳乐的女儿玥柔以及简亲王济度的女儿娜敏。欣瑶十一岁,玥柔七岁,娜敏六岁,除了娜敏尚未确定,欣瑶被指给了十三岁的尚之隆,而玥柔被指给了九岁的耿聚忠。三位格格将被接进宫养育于宫中,待到成婚的年龄再逐一下嫁。

娜敏额娘是简亲王的嫡福晋,并且还是皇后岚珍的亲姐姐,不用说娜敏就由她的皇后姨妈来抚养。三阿哥玄烨很快就要回宫,太后打算把三阿哥留在慈宁宫抚养,所以欣瑶和玥柔需由后宫主位正妃领养。

仔细回想,欣瑶便是当日那位竞猜谜语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格格,言谈举止娴静有礼,并且颇有文采,她的阿玛是文武全才的承泽亲王,难怪这孩子出挑。

玥柔的入选也在情理之中,可也不免让我一场欢喜一场忧。欢喜的是,她得到太后的赏识自然说明她的出色,忧的是她才七岁,她的命运自此就被绑住,未来日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那位九岁的小额驸能不能给她幸福。

一听太后说到玥柔的名字,我便毫不犹豫想要领养,或是爱屋及乌或是对玥柔一见倾心,总之就是想让她留在我身边。可我忍住没有当即表明,太后于我的心或多或少是知道的,我不敢轻易表明就是猜不透太后会作何感想。我只得模棱两可表明此事非同小可,因为两位格格已经定下亲事,抚养过程不能有所闪失,容我回去认真考虑,尽快答复太后。

晚膳吃在嘴里,却食不知味,满脑子都是玥柔的身影。抚养玥柔不是问题,不知是心里有鬼还是怎么的,就是担心太后会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