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芝龙为同安侯,同时,亲自书信郑成功,劝其归降,封其海澄公,并给予郑成功及其军队优厚条件。

郑成功未受封,一面同朝廷谈条件,一面不时出兵滋扰。皇上在郑成功的事情上一再顶住压力积极劝说,信函中也是对郑成功推心置腹,可惜郑成功并不领情,几年来,潜踞海岛,扰乱福建泉州等地。

顺治十四年,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认定郑成功并无归顺之意,要求处斩郑芝龙。皇上不忍,免郑芝龙死,流徙宁古塔。

慈宁宫里,太后与我闲聊,谁知听闻郑成功的事情,她也忍不住与我说道起来,“福临一再宽待此逆贼,总巴望着他能归降,到如今怎么有些养虎为患的感觉呢?”

虽说皇上的优抚政策对郑成功不起作用,可皇上不愿大动干戈,尽力保住地方安宁的想法却是难得。

“太后,皇上怜恤百姓的用心可贵,只是郑成功不愿领受而已。更何况,皇上也并未掉以轻心,简亲王也曾率军征剿,只能说,此人不容易对付,软硬不吃。”

太后抿下一口茶水,“墨兰,你这一句‘软硬不吃’倒叫哀家无话可说,你倒是看得透亮。”

放下茶碗,太后嘴角接着抿出恬淡的浅浅笑意,“话说最近哀家少听得怨言,耳根子又清净了不少。还是你明白事理,有皇贵妃的气度,否则就三个皇孙,哪够哀家看呀!”

端起茶碗,我也润润喉咙,情愿接着说郑成功的事情,却不想接续后宫的话题。皇上他是我的男人,我却不是他唯一的女人,更为伤神的是还要努力大度面对他的一堆女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在消耗精力还是在枯竭生命来维持我和他这种不对等的爱情。

皇上疾步冲进慈宁宫时,他的奴才们居然都还没跟上,等吴良辅他们赶来跟进,皇上却沉色呵斥,把他们赶得远远的,随即又威严地命令随侍在太后与我身边的宫女通通出去。他冷峻的目光恨不得一干奴才全都消失,只留下我们三人。

殿门关紧,他的镇静倾刻消失无踪,惊惶完全占据了他,转眼判若两人,“皇额娘,刚得到奏报,七月十二日,逆贼郑成功亲拥战舰数千、贼众十余万登陆,攻犯江宁。城外连下八十三营,络绎不绝,安设大炮地雷,密布云梯,复造木栅。又于上江下江、以及江北等处分布贼艘,阻截要路。”

说着,皇上来到我跟前,拿起我身旁的茶碗,一口气喝光茶水,茶碗撒手落地,并非有意,而是他的手抖动不停。

碎裂声中,他颓丧的声音恐慌奔泻,“皇额娘,江宁怕是保不住了。征讨西南,主力大军调走,再如何快马加鞭调兵遣将,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失去江宁要塞,江南一带很快就会落入此贼手中,他若再乘胜一路北上,岂不是要围上京城吗?”

太后的惊惧并不亚于皇上,站立,呆滞,语不连贯,“怎么会?此逆贼,竟有如此本事?江宁的守军呢?江南的军队呢?都是吃素的?”

皇上惨淡苦笑,“眼见郑贼一路而上,有的降臣又再次背叛,投向郑贼,有些则是不抗击不投降悄然回避,这些个发誓要效忠我大清的投诚将士不过是墙头草,来回晃荡。朕这些年诚心待他们,一再推行‘满汉一体’,没想到这种关键时候,居然会是这种局面。朕如此优待汉臣,究竟对不对?朕不分满汉,视所有百姓为朕的子民,发自内心的体恤,为何却又纷纷加入郑贼?朕这些年的呕心沥血,朕的天下一统,竟然经不住郑贼的这一回肆虐,为什么?”

转瞬间,太后愠色而起,“你说这些有什么用?这些年你的所作所为何止是优待汉臣,你简直都快忘了自己是满人,忘了打下这大清江山的是我满清八旗铁骑。没错,入主中原,天下百姓皆为你的子民,可是我满蒙的尊贵就该不可动摇,只有自己的满蒙铁骑才是最可靠的军队。这些个汉臣到底有多少真心降清,可你却一再宽容,你相信他们,可他们却是顺风倒,谁得势他们就随谁转,昨天还跪在你跟前高喊‘万岁’,今日就能翻脸把刀架在你脖子上。现在,这些人的忠心几斤几两,你懂了吧?”

皇上踉跄后退,喃喃自语:“朕真的错了吗?屠戮只会让人恐惧,让人仇恨,却是不能收拢人心呀!朕想做一个贤明君主,宽待他们错了吗?”

扶住他,尽我最大的力量扶稳他,他眼中的失落如此无助,“皇上,快过去坐下,别着急!”

他茫然落座,我蹲在他身旁,心疼地看着他。他抓住我的手,依然颤抖,连带着我的手也跟着抖动,“墨兰,你告诉朕,朕是好皇上吗?”

坚定地点点头,“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