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说话间,二人已经进入病房,走到病床前,一只略有些凉的手,拨开顾佑之的眼皮,二人对视了一眼。王大夫就把手拿下来,询问道:“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顾佑之晓得面前的中年男大夫,在问自己的症状,遂干哑着嗓子,缓缓说道:“后脑勺疼!只要一动,就有些头昏……”

顾佑之听到自己有些稚嫩的声音,有些不习惯,但想到原身才十三岁也就释然了。

女人很焦急地说道:“王大夫,我女儿依依才十三岁,这要是脑子真有什么后遗症,可是一辈子的事……”

顾佑之在女人有些惶恐的话语中,将目光定在她的脸上,惊喜而又略有些失望。

竟然与妈妈的面容极其相似,只是在左眉梢上,多了一颗小米粒大小的红痣。但是神态和气质却明显的不同!自己的妈妈是高贵典雅、从容大气的,而面前的女人则书香气十足,却带着些许阴郁。原本以为是担心自己女儿的身体,细细看来,则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忧思!

王大夫依旧不紧不慢地解释:“这是脑震荡后遗症,恢复一周或者二、三周就会没事的。另外,病人失血太多,多给吃些有营养的东西。”他说完,就走了。

吃完了早饭的关内老太太,在孙子、孙女走后就躺在床上准备睡个回笼觉。这一折腾,她来了精神:“你联系到家里人没?什么时候过来?”

女人有些不自在地说:“孩子他爸可能出任务,没联系上。”

顾佑之闭上眼睛,脑补着长期两地分居,导致夫妻二人感情不好?或者是宋依依的爸爸重男轻女,把儿子带在身边,对于女儿漠不关心?还是真的出任务了,军人嘛,也难免的……

关内老太太非常热心:“大侄女,你得给女娃弄点吃的来。听大娘的,就小米粥拌红糖,再煮两鸡蛋,有营养还补血!”

女人有些发蒙:“大娘,那不是月子饭吗?”

关内老太太一拍大腿:“月子饭是干啥的?不就是补血的!大夫说的啥,你女娃失血过多,需要补血哈。那年月,八路军伤员住我家,我就给做的小米粥拌红糖,老好了!”

顾佑之暗笑,老百姓也是有生活智慧的,别看老太太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她说的小米粥拌红糖还真补血。

顾佑之喝了女人端回来的半饭盒粥,又吃了一个煮鸡蛋,看着面前这个女人,虽说不能真正当成自己的妈妈,但今后也免不了要孝敬她的:“我实在吃不下了,您也没吃早饭,不嫌弃的话,就吃了吧。”

第四章 帮助

女人惊喜地看着顾佑之:“依依,妈妈怎么会嫌弃你!我吃就是。你先睡会儿。”

郁闷的心情好了许多,她和关内老太太唠着嗑儿:“姑娘大了,懂事了,要不怎么说女儿是妈的小棉袄呢……”

顾佑之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干脆闭着眼睛运行玉女诀,调理身体。

护士进来挨床挂滴流,女人识趣儿地退到一边。可是,顾佑之却清晰地听到了她低低的叹息声,许是与这具身体血脉相连,顾佑之的心底泛起了淡淡的难过。

临近中午时分,病房里仅有的二位病人的滴溜打完了。

关内老太太靠着床头坐着:“大侄女,那边的床位空着,你上那儿倒一会儿,歇歇。”

“吱扭”一声门被打开,门外传来护士的声音:“你要找的人就在这个病房。”

一道爽快的女音道过谢,人随之也进了屋:“凤竹,我上午去科室才知道你请了假,孩子怎么样了?”

女人已经从床位站起身:“耿姐,你怎么来了?”

耿姐把手中的两个铝饭盒塞到女人手里:“你先吃午饭!我刚才去食堂,正赶上今天有猪肉炖白菜粉条,你不是爱吃嘛,我多买了一份,够你吃两顿的。”

女人也不客气:“行,那我先吃。耿姐,你吃没?”

耿姐看着床上正睡着的孩子,脸色苍白,十分气愤:“我吃完了。哎呦,你说这杀千刀的,马上要过年了,还出来劫道伤人!你看这孩子,遭老罪了,脑袋被开了多大的口子?”

女人一边拿开饭盒盖,一边解释:“没有口子,被砸了个大包,流了不少血!”她心疼地瞅了一眼病床上的女儿。

耿姐的脸立刻阴转晴:“看来是让人传的太邪乎了,没大事就好!你打算陪护几天啊?”

女人叹了口气:“得听大夫的,依依什么时候出院了,我什么时候上班。耿姐,你今天歇班吧,你帮我看一下,我这就出去给依依买饭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