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言,准备把守城失败的大将王珍国杀掉。于是,王珍国暗地里与萧衍取得了联系,又密谋串通了宫内的宦官和侍卫,打算先下手为强。

一天晚上,皇帝刚刚经过了一场歌舞宴会,正准备睡觉,忽然听到一阵喊杀之声。于是他翻身跳起,跑出北门,想逃往后宫。谁知宫门已闭,他手上又没有武器。这时,叛兵已经纷纷上前,宦官黄泰平用刀刺萧宝卷膝盖,他仆倒在地,口中还大喊:“奴才要造反吗!”众人才不管他说什么,上来就砍了他的脑袋,又把他的脑袋送给萧衍去了。

萧衍此时尚遵奉齐和帝萧宝融,所以他入城以后,与宣德太后商议,认为萧宝卷的行径实在是天怨人怒,便废掉了他的帝号,封为东昏侯。萧衍又把这个东昏侯生前宠幸的一班佞臣全部处死。可对于他的宠妃潘玉儿,萧衍也为她倾国倾城的美貌心动了,觉得潘玉儿促成了东昏侯的罪恶,本该处以极刑,但这么个美人就这样杀掉,实在是有点可惜。于是,他和领军王茂商量,问他自己可不可以把潘玉儿收入宫中。

可王茂却不像他那样有怜香惜玉之心,认定潘玉儿是亡齐的祸根,一定不让萧衍把她收到宫里。萧衍无奈,就准备把潘玉儿赐给手下的将领田安。可潘玉儿却“曾经沧海难为水”,坚决不肯“下匹非类”,自缢而亡。对此,颇能引起后来人们的感慨,苏东坡就曾经慨叹过“玉奴终不负东昏”。这种空幻无常之感则更清晰地表现在李商隐的一首《齐宫词》上: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第二年,萧衍废掉齐和帝萧宝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南齐灭亡。

北齐后主高纬

诞生在一个残暴家族(1)

河清四年(565年),年仅10岁的高纬作了北齐的皇帝,是为北齐后主。

新皇帝登基了,但旧皇帝齐武成帝高湛,也就是高纬的爸爸,此时却还没死,不但没死,他此时只有27岁,还活得健旺得很呢,不过他现在是“太上皇”。那他为何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把皇位传给还是个小孩的儿子?原来,这位太上皇遇上了彗星,据说这是除旧布新之象,得换个皇帝才能行。于是他便传位给了儿子,自己做上了太上皇,也就算是上应天象吧。

这听起来颇为荒唐。但对于北齐皇室高家来说,这点小事实在算不了什么。当年齐孝昭帝高演的时候,这“除旧布新”的彗星就来过一回,于是,高演就把亲侄子高殷杀掉来“应天象”。这回高湛之所以没杀人,并不是因为他仁慈,而是他早已把亲侄子高百年杀了,此时无人可杀,只好自己退位了事。或许这一连串杀戮已经使人头晕目眩,但是,这对于高家来说就是太寻常不过的事了。北齐共传了六个皇帝,每一次帝位的交替,都伴随着刀剑和血腥,小皇帝高纬是由父亲传位给他,倒算是难得的例外了。

这就要从北齐的建立说起。当年西晋灭亡,中原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时期,几经分分合合,最后由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而一代雄主魏孝文帝,更以他的汉化改革而名垂史册。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魏孝文帝的改革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却使得原为北魏军事基础的六镇军人地位降低,再加之后来政治腐败,贫富分化悬殊,终于导致六镇军人起事,引发了一场社会大动乱,北魏就在这场动乱中灭亡了。北魏灭亡后分为东西魏,但其实际统治者却是在六镇起事中成长起来的高欢和宇文泰。不久,这两个人的儿子就各自篡位建立了新王朝。高洋建立了北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

齐文宣帝高洋即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对外征伐也大多取胜。可后来却沉缅酒色,凶暴异常。他倚重的大臣杨愔,曾为北齐的强盛立下过很大功劳,还是他的内兄。他有一次却用马鞭抽杨愔背脊,抽得袍褂浸满鲜血,接着又用小刀扎进杨愔肚子里,旁边的宦官看不过,连哄带骗地才把刀子拔出来。可高洋还不甘心,又叫人将杨愔活活装进棺材,钉上铁钉,用车运了出去,算作送丧游戏。幸好杨愔命大,被人救起,才免于一死。高洋曾经宠幸过出身歌伎的薛氏姐妹。姐姐恃宠向他为父亲求官,他当下大怒,用锯子把她锯死。而那个妹妹更是没招他没惹他,只因为原先作歌伎时陪清河王高岳喝了一回酒,就惹起这位皇帝的无名醋来,先把清河王毒死,接着砍下了这个妹妹的脑袋,还拿到酒席上向群臣展示,接着把她的尸体大卸八块,用她的髀骨做成琵琶。有时皇帝又想起她来,就边弹着这个琵琶边流泪感叹:“佳人难再得呀。”这样的变态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