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断,外刚内怯。因借了太后女儿的光位极人臣,总揽朝政,不禁得意忘形,俨然有代理皇帝的派头,但真正碰到大事,草包的本性就显露了出来。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声望,得不到高门士族的拥戴,便大行封赏,滥加爵级,以博求美誉令名。这种荒唐做法,太后杨芷以及其他人都多次地劝说,但杨骏却置若罔闻。他的专横跋扈,引起了司马家族诸王的反感,也引起了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侧目。

贾南风本来就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朝中大权皆为太后杨氏及其父亲杨骏把持,她十分不满,也开始寻找机会,私下培植亲信。她联合楚王司马玮,召他带兵进了洛阳,又操纵晋惠帝宣布杨骏谋反,夷其三族。接着,又借助楚王司马玮力量,矫诏将汝南王司马亮、老臣卫瓘处死。至此,晋武帝留下的两位顾命大臣都被她除掉了。接着,她又以擅杀的罪名罪名处死了楚王司马玮。经过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番动作,贾南风终于把大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皇后贾南风大权在握,开始委任亲党。不过为了调和矛盾她又任命张华等名士为侍中、中书令等高官,掌管机要。这些人尽忠帝室,并心辅政。所以将近十年之间,西晋政局倒是有了一个稍微安定的局面。

对于傻皇帝晋惠帝来说,如果一直能这样下去,到也是一件好事。反正他什么也不懂,就是大事决定下来之后画个押而已,倒乐得把朝廷政事交给皇后掌管。可是贾南风虽然大权在握,却也有一个眼中钉,那就是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

贾南风由于自己没有儿子,就对这个太子十分忌恨,总想着把他除掉。这个司马遹小的时候聪明伶俐,曾使祖父晋武帝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可也许真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吧,长大之后,却不爱读书,整天玩闹。他在太子的东宫里开了个集市,做买卖取乐,自己亲自操刀卖猪肉,据说用手就能掂出斤两来,准得丝毫不差。他的师傅杜锡经常劝谏他要检点言行、修德进善。司马遹听得不耐烦了,就让人把大针藏在杜锡的坐垫中,把老先生刺得鲜血淋漓。看来他的聪明都用到这种恶作剧上头了。不过他虽然荒唐,也没有什么太出格的行为,又是晋惠帝唯一的儿子,贾南风想把他除掉,就不得不费一番心思。

元康九年(300年)十二月,贾南风以惠帝生病为由,遣人唤太子入朝。太子到了宫中,就有内侍出来引他暂憩别室。刚坐定,一个宫婢持三升酒与一大盘枣子令太子当面吃喝,说这是圣上所赐。太子酒量浅,饮了一半,已是醉意醺醺,便说不能再喝了。那宫婢却呵斥他:“天子赐殿下酒,殿下不肯饮尽,难道是怕酒中有毒么?”太子只好把剩下的酒喝光,喝完之后就已是大醉。接着,又有个宫女持笔砚纸墨,催促太子抄写一张文书。太子醉眼模糊,也不看是什么字,就依次照录,字迹歪歪斜斜。写完之后,他的酒还没有醒。

第二天,傻皇帝却气鼓鼓地在朝堂上拿出一张纸给群臣们。群臣们一看,那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皇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太子母)共约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指盟誓),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太子之子)为王,蒋(蒋氏,太子侧妃)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

原来,这就是那天太子所抄录的东西。这是贾南风定下的计策,想要趁太子酒醉昏迷之际,骗他抄下了这份含有反意的文书,以此来诬陷太子谋反。这份反书的原件,就出自黄门侍郎潘岳之手。

这位潘岳可十分有名,后世形容美男子的“颜如宋玉,貌比潘安”里的“潘安”就是他(潘岳字安仁)。他不但是个大帅哥,还是个大才子,与当时的文学家陆机齐名。不过受命写这种弄不好就会株连九族东西,潘大帅哥想必十分不情愿,于是就炮制出了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内容颠倒,语意混乱,绝对低于潘大才子的正常水平。也许潘大才子觉得这么一来,一般人都能看出这个不太对劲,但以晋惠帝可怜的智商,却对这种胡言乱语的东西深信不疑。于是,贾南风的计谋得逞,太子被废为庶人,迁往晋皇室关押犯人的金墉城。

贾南风既然得偿所愿,也就该适可而止。但她阴险毒辣,对太子还是不能放过,又派人把太子害死了。这种行径引起了朝臣侧目,更引起了诸王的不满,最终酿成了倾覆晋室的大乱。

软弱皇帝泼辣妇(1)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也就是说只要女人干政,国家就会灭亡。虽然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