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在社会中幸福地生活着。只要消除阻挡其融入社会的种种障碍,彻之就能每天在欢笑中度过。NHK播放的纪录片《街区的欢颜》如实地记录了彻之的日常生活。

时隔半年左右,今年3月,我受邀到中国上海和福州两地演讲,终于得以与洪波先生相聚,并由他担任上海一地的现场翻译。听说他平日奔忙于生计与育儿之间,还利用零碎的休息时间,陆陆续续地翻译拙著《原汁原味的育儿》和《为了工作,加油》,辛苦之情形,可想而知。文如其人,在译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见译者诚恳踏实的处事态度和坦荡耿直的人格秉性,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人深沉的爱。他生活的现状,或者就是中国许多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缩影吧。

自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来,日本发起“发育障碍启发宣传周”(自4月2日起的一周)以呼应,致力于增进人们对自闭症者的认识、理解和接纳。时至今日,杀害自闭症子女或强迫其一同自尽之类的不幸事件在日本仍时有发生;“育儿不当导致自闭症”的无端误解远未销声匿迹,仍然折磨着众多家长,可见开展宣传活动的必要。为了消除“自闭症”字面带来的消极印象,为了推广“障碍在身,并非不幸”、“快乐的自闭症文化”等积极的理念,每天我都在奔走呼吁。

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信心和勇气,使家长们不再因为孩子的缺陷而悲天悯人,不再去乞求人家廉价的同情;使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存在本身就是价值所在”;使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的可爱之处,以孩子降临吾家为幸福,恢复孩子出世时我们作为父母的激情。只要换个积极的角度思考一下,认可稍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就能以“接受差异、欣赏差异”的心态,快乐地行进在育儿的旅途上。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的家长在从自己孩子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援。“在适当的支援下自立”是孩子们的人生目标,“自闭症不要紧,有差异也可以”的花生社会是日中两国许多家庭的崇高梦想,让我们为其早日实现而携手努力吧!今后,我和青山老师将经常讯问中国,不遗余力地协助诸位,促进对自闭症者的“正确理解和适当支持”。

中国的朋友们,愿我们有缘再相会!

明石洋子

2011年8月14日

①译者注:在明石洋子女士的著作中,频繁出现“地域”和“地域社会”两个日语汉字单词。日语听“地域”的概念相当笼统,可以小至一村,大至一市甚至一县(即我国的省“,远远大于一般社区。中文不妨翻译成“当地”或“本地”。但考虑到书中将频繁出现“地域训练会”、“地域支援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专有名词,译者斟酌再三,决定将原词移植到译文中。

推荐序

非常高兴,这本书终于要和中国读者见面了。从拿到日文原书到翻译出版,经历了四年的时间。这本书饱含着作者明石女士多年的育儿经验,译者阿福爸爸对儿子不离不弃的爱,介绍人青山春美女士对中国自闭症孩子无私的关怀。作为整个过程见证人的我,深感荣幸。

2007年11月,经由推广日本绘本的民间组织“虹文库”创办人江田拓雄先生介绍,从事自闭症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的日本专家青山春美老师来访青聪泉。次年5月,青山老师从日本带来很多教学书籍,其中就包括这套书。当时热心帮忙接待的阿福爸爸,也就是译者洪波先生,自告奋勇接下了翻译的任务。阿福爸爸利用工作与训练阿福的闲暇时间,翻译了这本凝聚了前辈富贵经验的书。经由尚瑶女士向华夏出版社推荐,此书得以出版中文版。阿福爸爸既善于思考,又喜欢与人分享其感悟和经验,一边翻译一边插入“译者注”,记录当时他在参加青聪泉举办的各类讲座之后的点滴感悟,这在其他翻译类书籍中并不多见。

2010年,在青山老师的协助下,青聪泉四名老师对日本的机构、社区等进行了学习访问。我们看见了日本自闭症孩子和成人如何在社区里快乐而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感受到最被推崇的理念是,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去理解和尊重他们,接纳和关爱远比改变重要。青山老师强调我们要成为自闭症孩子情感和爱的源头,让他们首先从家长、老师的交往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愿意与人交往,觉得这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为此,我们要放弃“改变他、挽回一个健康孩子”的想法,因为那首先就是对孩子的不接纳、不理解和不尊重。孩子身患自闭症,就像一个盲人失去双眼,看不见不是他自己的意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