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四个人?”陈书翔说,“还有个是谁?”

“就是他。”黄晓君一指。

“噢!白龙马!”

黄晓君点点头,说道:

“白龙马,相比七十二般和三十六般变化,他可能差了点。但他可以在龙、人、马三个形态之间变化,也算是能力高强的变化者。”

陈书翔草草看完所有图片,若有所思,说道:“从刚才我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在这里供奉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呢?”

“可能是某种本土宗教吧。中国许多本土信仰,都是基于神话传说而形成的,供奉的也有许多是神话里的人物,这并不奇怪。但是,假设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故事都是真的呢?也就是说真的有人能够变成动物的样子,或者有能够变成人的动物,又会怎样呢。你知道,潘蕙会被带到这里来,不是空穴来风。尽管刚才我发了火,但静下心来想想,这之间或许有些联系。”黄晓君说道。

“大概只有建造这个石头大殿的人,才知道真正的答案吧。”陈书翔叹了口气,问道,“凭什么说这里就是给那些变化成动物,或者成精的动物所建造的大殿呢?那些壁画里的人物,毕竟只是传说和神话里来的。”

“就凭这个。”黄晓君来到花岗岩上最后一幅画这里,蹲下身子,仔细观看上头的图案,“这幅画,不是西游记里的故事。”

陈书翔来到黄晓君身后,也蹲下观看她说的那幅图。

“你看这张画上,只有一只猴子。”

如黄晓君所说,最后一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书房,一只猴子穿着书生的打扮,手握毛笔,坐在案前,好像若有所思,就要在纸上下笔。

“那是孙悟空吗?”陈书翔问道。

“不能确定。我的猜测是,这只猴子,就是《西游记》的作者。”

陈书翔吓了一跳,说:

“吴承恩吗?”

“也不能确定。”黄晓君的知识总让陈书翔感到深不可测,“究竟是不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议。古代文人写这些白话小说,都是不正经的活儿,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在做这种市井的事情,所以都用佚名。我只是猜测这最后一幅画,讲的是一个能变成人模样的猴子,或者是会变成猴子的人,记载了一个普通人类,和四个同作者一样、会在人兽形态间变化的异能者,一起去天竺旅行的故事。”

“也就是说《西游记》记载的是真事?而写这本书的人,也像孙悟空一样,能够变成人和猴子?”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这都只是我的推测。”黄晓君站起身来,绕着花岗岩走了一圈。

陈书翔也站起身,面对重新回到跟前的黄晓君问了个简单的问题:“那么,探险结束。我们回到正题,怎么出去?”

黄晓君笑笑,又指了指花岗岩,头一歪。

“不会又在这画上吧!”陈书翔有些厥倒。

黄晓君笑着点点头,说道:

“你看这画上,孙悟空手上的金箍棒都指向一个方向。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但看到有几张画里,金箍棒的位置确实很别扭,左右一比,才发现蹊跷。我想,通过‘狼道’进入到这里的人,为什么要走刚才那条艰难的道路呢。如果他们是从山坳里头的村子往外走,那入口会很方便地通向这里。

陈书翔再一次端详那些画来,果然如黄晓君所说,每个孙悟空的金箍棒,都朝着上方。他试着将三四跟棒子向上延长,几条线逐渐靠拢,最后交汇在顶上的一个点。火把的光亮有些够不到那里,陈书翔打开手电,一道强光射向天顶,有一个圆盘状的东西,镶在金箍棒延长线所汇聚的那一点上。

“这是什么?”陈书翔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帮他的忙。

“你看。”黄晓君提醒他,“那圆盘边上好像有个箭头样的东西,你顺着那方向试试看。”

陈书翔晃了晃手电筒,找到了黄晓君所说的箭头符号,电筒的光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大概隔了两三米的距离,又有一个相同的圆盘和箭头。陈书翔连忙沿着新箭头的方向移动。就这样经过了几个圆盘,路线离开了大殿。

“原来外面也有这样的圆盘。”陈书翔他们跟着箭头所指,走出了大殿,回到了阶梯下的石室中。最后停在了中央那块突起像是祭坛的上方。

“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还是没办法出去。”陈书翔有些失望。

黄晓君则并不着急的样子,说道:

“你看上头,还留着字呢——‘路在何方?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