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2页)

,在讲每条科学珍闻时,不是直接讲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形象化的幻想故事来写。于是,在1961年初,写成了《小灵通的奇遇》初稿。

写出初稿后,由于忙于别的写作,一放便是十几年。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那些日子里,像这样的书稿根本不可能出版,所以我一直把它压在箱底,渐渐淡忘了。

感谢科学春天的到来,这颗被遗弃多年的种子终于萌发了。我把那发黄的书稿送到少年儿童出版社,立即得到领导和编辑的热情肯定。他们建议把书名改为《小灵通漫游未来》,压缩头、尾,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于是,我重新写了一稿。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下,在画好插图之后,这本书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就印好,与广大小读者见面了,算是部分回答了他们关于〃未来什么样〃的问题。

《小灵通漫游未来》成为〃文革〃后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一下子印了一百几十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出版以后,我收到许多小读者的来信,要小灵通带他们再到未来世界漫游一番。责任编辑也几度敦促我写续篇。我几次提笔想写,却又放了下来,因为让小灵通如此这般再去未来世界漫游,泛泛而写,缺乏核心,缺乏思想深度。于是,几年过去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读者已成了〃大读者〃了,续集还是没有写出来。

偶然发生的一件事,如一石击破井中天,促使我很快地写出了《再游》。

那是在1984年初,我应邀到华东化工学院讲演。讲毕,收到大学生们递来的许许多多条子,其中一张便条上这么写着:

一点希望

当前面临新的产业革命。过去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写的大多是上一次革命的结果,或其思想未摆脱发动机……传动机……工具机。控制机仍未摆到重要地位。应重写《小灵通漫游未来》,未来社会应当充分表现出第四次产业革命后的情况,如对社会生活、教育等等的影响,也应写好信息革命与前几次产业革命的关系。

当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热心读者

哦,当年的小读者,如今成了我的老师。一张随手而写的条子,给我以莫大的启示。

我把条子转给责任编辑看了,她也觉得有启发。于是,我们就商定:《小灵通再游未来》以展望新的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

抓住了这根主线,有了这样的核心,顺顺当当地,我很快就写出了《小灵通再游未来》。

后来,《小灵通漫游未来》与《小灵通再游未来》,合并成为《小灵通游未来》一书。

由于《小灵通游未来》的广泛印行,如今,不仅有的电话商标叫〃小灵通〃,有的商店取名〃小灵通〃,有的人的外号叫〃小灵通〃,就连有的电视剧里的对话也说:〃你快成了'小灵通'啦!〃

在20年后,重读《小灵通漫游未来》,感触颇多。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通过眼明手快的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作全景式的〃扫描〃。我庆幸当时写的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而不是《小灵通漫游1999年》,把科学幻想的〃预言距离〃拉大,拉到21世纪以至更为遥远的未来。所以,今日重读这本书,有一些科学幻想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而大部分科学幻想尚未实现,仍可以说是〃展望21世纪〃或者说是〃展望未来〃!

小灵通前往〃未来世界〃,乘的是〃原子能气垫船〃。如今,气垫船已经很普通,从上海至宁波,从深圳到珠海,每天都有〃飞翔船〃往返。所谓〃飞翔船〃,也就是气垫船。当然,小灵通乘的以原子能为动力的大型气垫船,虽然还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但是已经不很遥远了。

小灵通手腕上戴的〃电视手表〃,已经接近于变成现实,如今,〃掌上微型电视机〃已经商品化。更小的手表大小的微型电视机的诞生,指日可待。

小灵通在未来世界乘坐的〃飘行车〃,不仅能在地面行驶,而且能够在空中〃飘行〃。这种〃飘行车〃,也许会在21世纪出现。不过,最近我看美国电影《第五元素》,却吃惊地发现,这种〃飘行车〃已经在银幕上〃飘〃来〃飘〃去……当然,电影中是用三维电脑动画拍摄出〃飘行车〃特技镜头,不过这使我十分激动……我20多年前的科学幻想,起码已经被美国电影导演在银幕上变为现实。当年,《小灵通漫游未来》曾被〃初出茅庐〃的梁晓声(当时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改编为电影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谢添就为这〃飘行车〃发愁,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