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对于晋绥军来说,虽然它才是名正言顺的晋省地方武装,偏偏对自己地盘内的国军、八路军都无能为力,就连学生军,以前不过是下属编外部队,现在却逐渐演变为合作关系了。

多田司令官未战先退,一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另一方面,未始不存着“二桃杀三士”的想法,用心其实颇为险恶!

而省城光复,最为高兴的,自然是退至晋西南坚持抗战的阎长官。傅长官顺利进驻省城,首先向阎长官报捷,恭请阎长官移跸省城。

陪都地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欢呼雀跃,欢庆省城光复。这是自“七。七事变”以来,国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就连委员长都专门为此发了贺电。

唯独奉命在中条山构筑黄河防线的卫长官比较尴尬!

他坐拥十几万国军精锐,一心要堵截日军南渡黄河。却不料防线尚未修好,日军却已经北去,整个晋省南部,完全回归国民政府手中:晋西南是晋绥军的天下,晋东南则是学生军的地盘!他那修了一半地防线,成了一个无用地摆设!

不过,委员长当然不会让这支强大的部队白白在中条山里消磨青春,华中、华南处处吃紧,战局绝不乐观!尤其是华中重镇地武汉三镇,更是风雨欲来!

既然晋省战局好转,委员长一纸调令,将卫长官的第二战区直属部队调过黄河,就近去参加徐州会战去了。

而遗留下来的中条山防线和部分重型装备辎重,根据委员长指示,全部移交给沈最的“忠义救国军”接手。

沈最自北上参战起,连战连捷,名将风头一时无两,更被委员长亲自提拔为中将军长。为了表彰戴长官领导有方,亦同时授予戴长官中将军衔。

之前一直最高军衔为少将的军统局,一下子出了两个中将,可谓是天大的喜事。戴长官为此天天接受军事委员会其他部门的宴请,号称从未醉过的他,竟然连着喝倒了几场。

其实委员长晋升沈最,多少也存了一点防范学生军拉拢的意思。

因为光复泉阳、收复两关,歼灭第师团等功劳,张野同样被委员长授予了中将军衔,学生军各级官佐,俱升一级。学生军在陪都各界,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自然,周校董又着实得意了一把。

学生军目前的实力,已远在“忠义救国军”之上。虽然戴长官并不怀疑沈最对党国的忠诚,并且还有陈妙影、周莉莉这样的预备措施,委员长还是觉得未雨筹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十五章 再回省城

多田司令官的计谋,张野还是看得十分清楚。

对于现在的张野而言,军衔晋升早已经不会再令他激动不已了。看到陈思奇抱着崭新的少将军服四处显摆,张野只是一笑置之。对于陈妙影兴冲冲捧来的中将制服,他只看了一眼就挥挥手让她拿下去,也顺理成章地换来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陈妙影一个白眼。

张野不主张学生军进入省城。不过鬼子退走时,他并不在前线,负责指挥的陈思奇年少气盛,顺着傅长官出于礼貌的邀请,毫不谦让地率队进了城。

张野知道时,已经来不及制止。眼看生米煮成了熟饭,若是此时再退出城来,就太着痕迹了。所以他只是私下里向傅长官解释了一下,同时严令学生军上下严守军纪,并服从傅长官号令,未进城的部队,一律不得再行进城。

卫长官的部队南渡黄河之后,沈最也带着“忠义救**”去接收中条山防线及第二战区的遗留物资。而随着**的撤离,晋省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拥有二十万部队的晋绥军,理所当然地掌握了整个晋省的话语权。原本各行其是的学生军和八路军,都需要不同程度地尊重阎长官的意见。这对于刚刚取得晋东南大片根据地的学生军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张野为此特意召集学生军高层开会,讨论新形式下学生军应采取的对策。张野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学生军要走向全国,而不能仅仅拘泥于晋省。现在,全国的国统区都依照委员长的命令,成立了学生军预备队伍,这为咱们学生军走向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咱们不能再将自己的目标确定在省内。”

“但是,参天大树也离不开地面,咱学生军也不例外。晋东南就是咱们的根,卧龙山就是咱们的家,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根、自己地家,学生军就会成为无根的飘萍,断线的风筝!不论阎长官有什么要求,咱们现在控制的地盘。一寸都不能让!”

“咱们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出一定的让步,以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