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2/4页)

才肯哭出声,这些日子,她从不敢这样大哭,憋闷了这么久,终于能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了。

公元211年,又一巧事发生木柯身边,让刘备对她疑心更重。

盘踞汉中一带的天师道‘师君’来信,请木柯为自己解难。这‘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是道教的一个派别,现由张鲁执教。他本与木柯毫无关系,却因为夏侯博的缘故牵扯在了一起。

原在阳平时,张鲁曾有恩于夏侯博,那日他步辇行于此地,见夏侯博缩身在墙角处,猛吹的寒风将他层层包围,这个壮汉已经被严寒折磨的昏昏沉沉,张鲁不知哪来的善心,鬼使神差的将身上棉袄和道袍扔在了夏侯博身上,口中留了句:“如此健壮葬身此地实在可惜,何不参军报国,也可有口饭吃。”

此乃救命之恩,夏侯博时时记挂心上。饥寒挨过去后,夏侯博听了张鲁之言决心参军,又听闻曹家正在招兵,这才投奔曹营,后又阴差阳错的跟了木柯。

如今,张鲁所在巴郡、汉宁之地被曹操看中想要将其招降,奈何张鲁之弟张卫曾举兵反过曹操,而张鲁深知曹操为人小气,如今移兵汉中定不会好好对他。

木柯只看了书信中简单的一番介绍,也没能理清头绪,就迎来了夏侯博一封书信,信中坦言,张鲁曾有恩于他,若是木柯能够帮衬,还望木柯出手相助。

木柯左右思忖,回信张鲁,“请师君明示,其中意思木柯并未太明白。”

等来的回信却是走的官道,由刘备手下报信官平喜送来。木柯接信的一瞬便知有诈,拆信后更知为时已晚,信中简单一句:“多谢。”

第三日,荆州传入消息,张鲁举家迁往巴中,将巴郡、汉宁等地送给曹操,又留了大量银钱作为归顺之礼,曹操听后很是高兴,当即遣人前去问候,做了封赏。

木柯听丁柳一一回报,心中打鼓般阵痛。恐怕在远郊的夏侯博还不知道,张鲁借他摆了木柯一道,而木柯也能想出,这次张鲁之事,与司马懿有脱不了的干系。刘备并未做出大反应,听说张鲁归曹后,只是淡淡回句“知道了。”又听说张鲁在犹豫不决时曾询问木柯,待木柯回信后,立刻决定归降曹操后,什么话都没有说。

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正又来访刘,得了刘备的隆重欢迎。新年也只与家人及法正喝了团圆酒。本也邀请了木柯和旁人,木柯知刘备只是寒暄一问,就称病回绝了。关羽、张飞家中添子,不方便携带些吵闹的孩子陪刘备进膳,也都婉拒了。

大年初一,木柯命丁柳给孩子们送去她和丁柳做的小玩意,听说孩子们都很喜欢。诸葛果几乎都在关羽家过年,同关靖一起习武读书。木柯平日里足不出户,偶尔由丁柳、诸葛亮陪着下棋说话,生活也算自在。

唯一让她心中不快的是,今年过年都未见过刘备的面儿,只是他的几位夫人过来拜了年,询问了木柯病情,当然大家明白,木柯并无病症,也就只说了些玩笑的话便离开。关羽、张飞新年并未闲着,刘备似乎有动兵的打算,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着往军营赶,后来所幸就不再回各自府内,而是留在军中操练。

法正到此,木柯就已经猜出,他是邀刘备出兵益州的。法正铁了心要离开益州牧刘璋手底,归刘备帐下,如今再来,定是聊些收取益州之事。木柯比法正了解刘备,让他出兵攻下益州他肯定不会同意,刘备骨子里有仁德谦礼的束缚,这样冒失进攻一处,又没有什么说法儿,他自然不肯。

奈何法正还不够了解他未来的主子,劝了大约一个月都未见刘备有何动静。

木柯来到法正别院,见他正在亭下读书,轻步走了过去。法正察觉有暗影,抬眼看去,木柯已经行至身旁。

“诸葛夫人。”法正起身一拜。

木柯敛衽回拜,“先生有礼。”

两人对视而坐,这样争斗许久,还是第一次正面交谈。

“先生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木柯看着法正手中已经被翻烂的书本好奇。

法正淡淡一笑,神情专注回道:“只是些谈论兵法的闲书。”

“看来是个不错的作者,让先生对此书爱不释手。”木柯想找些轻松点的话题聊聊,再入主题。

法正聪明,听她之言便知她觉得尴尬不好直讲,便引道:“诸葛夫人有话可直说,你我都是爽快之人,大可放开畅言。”

“先生既然如此说,月英也就不绕弯子了。”木柯看向法正,眼中神色犀利,仿佛一眼便能看清他般,起声道:“如今大哥不肯出兵,想是没有名头,不如先生为我大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