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上墙,然后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最好!在墙头上看热闹,二狗总结有如下几大优势:

⒈不必担心被人误伤。如果是站在打群架的周围看热闹,极容易被人当成敌人误伤。二狗亲眼见过打群架时被误伤甚至误伤致死的案例。

⒉不用担心被流矢击中。打群架时通常砖头子乱飞,但是砖头子的飞行高度通常都在一米六以下。骑在墙头上看热闹基本不用操这个心,只要是个墙就有两米多高,足可以保证安全。

⒊证明立场。骑在墙头上抽着烟,肯定能证明自己是看热闹的。否则防暴大队赶到,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年轻人就往警车上推,进了局子以后,不定得关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为自己洗刷冤屈。

⒋逃跑方便。就算是有其中的一个团伙打红了眼,连看热闹的都要打,那也不怕。如果他从墙的北侧向二狗追杀过来,二狗就翻身跳到墙的南侧;如果他从墙的南侧向二狗追杀过来,那么二狗就翻身跳到墙的北侧。追杀二狗的人上墙总是需要六七秒的时间,有这几秒的时间,二狗早撒丫子跑出五六十米了,累死他也追不上。如果是爬到树上看热闹恐怕就没这个效果了,因此只有在没有墙的情况下,二狗才会选择上树。

⒌可以纵览全局。这也是最关键的,历史上哪个元帅不是站在高地上指挥战斗?站得越高,局势看得越清楚。二狗看见民族中学的人都走出校门后,翻身上墙,骑在了墙头上。这时民族中学的学生并没有马上发现目标。在二狗上墙一分钟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二狗身后响起。

“二狗,来啦!晚上吃了没?”二狗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二狗表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上了墙,就在二狗身后,手里还拿着一个面包。二狗再向后一看,就这一分钟的工夫,墙上已经骑了十几个人,还有十几个人在上墙。看来,和二狗有相同看群架经验的人实在不在少数。

“你也来啦!哈哈!我还没吃呢,我这不是给你送书来了嘛。”

“拿着,边看边吃!”二狗表哥掰下了一块面包递给二狗。看来,民族中学也不是全体出动。像二狗表哥这样一向学习成绩良好且比较老实的学生只看热闹,并没有参与群殴。

当时二狗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和表哥看电影前,表哥在买瓜子时也经常说这句话。看群架,可比看电影真实刺激多了。

二狗在接过表哥的面包时发现,两帮对接上了。王宇等二十几人已经从商店里走出来,看见了学校门口黑压压的一片人。他们清楚,这是民族中学的学生出来报仇了。他们当时没有选择转身就跑的原因,后来二狗听说是:他们根本就没把这些学生放在眼中,他们认为,这些学生的战斗力再强也不强不过他们这些职业混子。

由于路灯比较暗,距离相对比较远,而且人太多太杂,二狗自始至终没有发现眼前这些恶战的人里居然有晓波。倒是王宇和王亮雪白的衬衣在人群中比较扎眼,二狗一眼就看见了,但是也没敢确定就是他们两个人。

双方的对接以及开始斗殴的过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挺牛逼呗?”人群中可能是王宇带有挑衅地问了一句。

“操你妈!”民族中学的学生无数人吼着这句就冲了上去。

王宇、王亮、晓波等人自恃手中有刀,而对方只有凳子腿,武器不是一个级别的,也冲了上去。

混战开始。

客观地说,民族中学的学生如果单个拿出来,战斗力与王宇等人相比差得不止一个档次,但是民族中学的学生打起来以后根本就不怕刀,无一人退缩。王宇等人和民族中学的人数比大概是1:10。

半分钟后,王宇等人已经陷入学生的包围中。

骑在墙头上的二狗看得真切,人群中两个穿着白衬衣中的一个被一凳子腿击中后脑后率先倒下,顿时淹没在人群中,再也没有看见他站起。

王宇团伙的人多数拿着西瓜刀和钢管乱抡,雪白的刀光在路灯下很是刺眼,但民族中学的学生却毫不畏惧。

从恶战一开始,王宇团伙就已经开始有人跑路,但是只跑出了七八个,其中有两个居然慌不择路,跑到了刚才喝汽水的商店里。他们进了死胡同,被二十几个学生追了进去,后果可想而知。

二狗当时只能听见民族中学学生的厮杀声音震天,骂声中夹杂着几声沉闷的惨叫。

开始时,还能看见王宇等人抡起的西瓜刀和钢管;后来,只能看见学生扬起来的凳子腿。王宇等人被淹没在了学生的棍棒中。

他们是在马路中间开战,交通彻底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