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且,由于这种细致而深入的观察,人们往往能发现日常生活蒙蔽下的真理与机会,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新,想人所不想,能人所不能,终将获得成功。

第35节:素书(35)

现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的曾宪梓,曾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等职,但人们认识和知道曾宪梓还是从一个领带名牌“金利来”开始的。曾宪梓初到香港之时,经济十分窘迫。生活的艰难激发了他创业的决心。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可是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正是凭着如对市场细致入微的观察,曾宪梓靠着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和一颗坚毅的心,开创了世界品牌“金利来”,享誉世界,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会觉得满足并快乐的。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30岁,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孔子一再褒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颜回真是有贤德啊,吃的只有一小勺,喝的只有一小瓢,住的只是简陋的小巷,对于别人来说是不堪忍受的、令人担忧的生存条件,颜回却也安贫乐道,不改变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要做到颜回这样的境界似乎有些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人向往华屋锦食、名牌服饰,往往因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自身劳累不已;更有甚者,因为心中的一时贪念铤而走险、铸成大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第36节:素书(36)

人生之苦,皆源自欲望太多、贪婪过度,没得到的想得到、已得到的又盼望更多。所谓辛苦,皆为心苦。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曾对“贪得无厌”者与“知足常乐”者各100名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知足常乐”者长寿率明显高于“贪得无厌”者,其比例为10∶6,患病率则为3∶7。佛家也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这八苦统统出自欲念不得满足,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放宽心胸去看待得失,不因虚华迷失自己的方向,才是保持幸福生活的根本。

知足并非要求人们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而是教会人们珍惜现有的一草一木,学会感恩,以一颗包容的心去承认自己、承认生活,不会再因为莫名的欲望而破坏自己祥和的心境。

悲莫悲于精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首句,老子认为,宇宙起源的奥秘在于“道”。如果说“道”是万物发生的起源,那么精就是人类得以维持生命的根本,《黄帝内经》就提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在今天看来,“精”已经超出了养生学的范围,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具体来说,成为了一种信念。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在荒漠中找到绿洲,失去信念则可能让人在百无聊赖之下彻底失去对生命的渴望。

人生就像一出活的戏剧,没有人会知道在下一分钟会上演怎样的戏码,战争、地震、台风、海啸、暴乱,又或者至亲的离去、与爱人的分别,这些大大小小的失意都会让人们或多或少觉得悲伤,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经离自己而去,因此痛哭流涕、一蹶不振。然而在痛苦伤悲的同时,千万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念,要始终相信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还为你留了一扇窗,假如因为一时的悲伤而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念,心如死灰不复温,行尸走肉般活着,那才是最让人悲哀的事情。

第37节:素书(37)

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外语培训学校的俞敏洪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话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校训。对待人生中令人悲伤的事情,我们就应当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保留对生活的向往,以坚定的信念迈向未来。

病莫病于无常

万物有成败之理,人生有兴衰之数。天地运行,自有规律,人作为天地间的一分子,就要顺应自然的规律、顺应生命的规律。作息规律,自然身康体健,百病不侵。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