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部分 (第2/4页)

的车上,随即转移了话题:“还有一件事,有一些读书人,确实是过份了,居然放火烧了你的宅子,我听到消息之后,也很是担心,可是……这一次抓了如此多的读书人,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叶春秋自然是知道在这事上没办法跟邓健说道理的,就怕说下去,估计今儿还没到宫里,这位邓兄就先跟他磕上了。

对此,叶春秋很干脆地含煳道:“邓兄,这是厂卫办的,与我无关。”

邓健不由叹了口气,道:“读书人固然有千般的不是,我也知道许多人是为了谋私利,他们虽是振振有词,其实也没几个真正将百姓放在眼里的,可是……这样打打杀杀的,太有辱斯文了啊。”

接着,他开始惆怅起来。

叶春秋很聪明地选择了一副不明就里之态,接着来便默不作声。

等入了宫中,邓健万万没想到,今日来廷议的大臣居然来得这样早,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和平时廷议,完全是天壤之别,居然一个不落的,都活蹦乱跳的在这儿等候多时的样子。

就连经常廷议时,不见踪影的陛下,今儿居然也来了,正襟危坐地坐在御座上,大殿之中,落针可闻,每一个人都总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到他的身上。

邓健和叶春秋行了礼,各自到了班中去。

王华咳嗽一声,便开始启奏起了福建布政使司的事。

其实这事很好办,几乎每年总会有土人为祸的,无非就是进剿和招抚而已,朝廷有既定的程序,其实按章办事就可以。

接着,又有户部官员启奏道:“陛下,云南鹤庆、赵州、永宁卫地崩,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到他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鹤庆府更甚,府治、正堂、经司、照磨所、中明、旌善二亭,知府、同知等诸厅舍,儒学、玄化寺以及前几年新建的尊经阁等,官民庐舍,倒塌殆尽,北胜州州城,乃是洪武二十九年用砖石砌成,周围五里三分,高一丈六尺,城脚厚五尺,垛口厚一尺八寸,四门各有城楼一处,俱都倒塌。丽江府民居倒塌了一半,剑州的州儒学,庙宇、明伦堂,亦是倾斜倒塌。”

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惊愕地看着这人,显然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接到消息。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不可多得

这突如其来的地崩,却是让气氛变得诧异起来。

朱厚照却在这个时候忍不住道:“那就尽力赈济吧,还有什么事吗?”

那户部的官员听罢,忍不住道:“陛下,赈济倒是容易,可是收拾人心却是难啊。”

朱厚照皱眉道:“什么,这和人心有何关系?”

这官员便道:“陛下,前些日子,厂卫突然大动干戈,许多军民百姓私下流言,说这一场地崩,可能是上天的警示。”

这句话就很没道理了,朝廷现在才得知消息,这里的许多大臣就完全一副刚听闻的惊愕模样,难道军民百姓得到消息的渠道会比朝廷和那些耳听四方的大臣还快?

这人显然是想借着地崩大做文章,简单的一句,就是希望厂卫不要再折腾了。

站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别有深意地看了此人一眼,却还是默不作声。

朱厚照却是道:“刘瑾。”

“奴婢在。”刘瑾笑容可掬地道。

朱厚照道:“他说这是上天的警示,来,你来说说看,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朱厚照这话虽有点不好听,可这里头的意思就深了。

刘瑾却是从容不迫地道:“陛下,奴婢冤枉来着,这地崩啊,在奴婢看来,确实是警示,可奴婢却以为,警示的,应该是那一些枉法的读书人,他们真是胆大包天,胆敢聚众妄议朝政,甚至还丧心病狂,居然想将于国有功的鲁王殿下的府邸付之一炬,是以,上天才发了怒,降下了这场地崩。现在这个时候,正该是正本清源之时,奴婢现在已经查到了许多读书人的事了,什么卑鄙的行为都有,陛下,上天都已经发怒了,奴婢自该好生将此案办到底。”

这刘瑾倒也聪明得很,你不是拿地崩做文章吗?那我也拿地崩做文章。

刘瑾早不再是当初那个什么事都和人对着干的刘瑾了,他早也懂得了动脑子的重要性。

朱厚照笑了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好好地办吧。至于赈济,就让内阁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乱了套。噢,胡爱卿,你不是说有事要奏吗?”

胡爱卿乃是胡富,正德九年所任的吏部尚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