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2/4页)

缘再见,春秋,你别想着我们两个可怜虫,我自落榜之后,一直都想,我怕是中不了的,怕是一辈子也不能去京师见你了,咱们缘尽,宁愿就这样,索性一刀两断、友尽了也好,自此一拍两散,各不相干,也省得隔三差五得到些许的音讯,牵肠挂肚的,呀……莫笑我,张举人就是这样没出息。”

叶春秋和陈蓉忙是正色道:“没有笑,断然没有笑张举人。”

张晋泪眼抬起,看着二人:“你们口里这样说,脸上不是这样写,心里却肯定在笑,罢,我张举人笑骂由人吧。”接着抽泣,不停擦拭眼泪。

叶春秋叹了口气,道:“张兄想友尽,实在没有良心,我一直拿你当自己兄弟看的,无论何时何地,走到哪里,此后是什么前程,你我三人,只要还留着一口气,这命尚存,咱们就还是至交好友,是好兄弟。”

叶春秋深吸了口气,两世为人,本以为有足够的克制力能压制住情绪,却忍不住还是眼里闪出泪花点点,他又朝张晋和陈蓉长长作揖:“苍天为凭,厚土为证。”

眼睛默默地看着那载着陈蓉和张晋的藤轿越来越远,渐渐的在视线中变做朦胧的影子,方才还在长亭下的三人,只余下了叶春孤零零的站在这里。

风儿吹过,使他身上的儒衫飘飘而动,有蒲公英如雪花一般吹拂到脸上,叶春秋没有去驱赶这令人讨厌的‘雪花’,只是愣愣地站着。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栽赃陷害(第八更)

黎明的曙光露出来,然后到乍现出一丝光芒,最后到天光大亮,日头升起,万物仿佛刹那之间都苏醒过来。

当一米阳光照在叶春秋身上的时候,叶春秋才发现自己站了太久,双腿有些酸麻,他叹口气,背着手看着远处的山峦起伏,看着松柏如画,抿抿嘴,自嘲的笑笑,太多愁善感了,似乎很没前途。

他坐上了清早雇来的凉轿,便慢悠悠的往王家而去。

和王家结了亲,再加上叶春秋的脸皮又厚,此时心里沉甸甸的,理应寻一些安慰才好,总不能自己躲在一个地方黯然伤神吧。

等到了王家,本是想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见一见未婚妻子,谁料门子惊愕的道:“叶公子,你竟是来了,方才老爷急匆匆的回来,正命人去寻你呢,快,老爷急了,在厅里等你。”

叶春秋吓了一跳,自己那位老泰山素来是老成持重的,今儿是怎么了?于是忙不迭的到了厅中,便见王华阴沉着脸,一见叶春秋来,便道:“坐。”

叶春秋忙是欠身坐下,王华便用目光逼视他,而后道:“为师问你一句,你答一句。”

叶春秋莫名的有种不好的预感,忙道:“谨遵教诲。”

王华便道:“会试之前,你与何茂有什么接触?”

叶春秋立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了,他本就是极聪明的人,若不是出了什么事,恩师断然不会这样问:“从未有过接触,何侍讲虽是我的宗师,可毕竟他是考官,小婿乃是考生,贸然接触,岂不是会惹来诸多的嫌疑。”

王华脸色更加凝重:“这么说来,是一丁点接触都没有了,包括他带来的幕友,还有其他人?”

叶春秋笃定地道:“包括任何人,学生那几日备考,接触这些做什么?”

王华却并不见轻松:“若是如此,就是有人栽赃陷害了,春秋,为师不瞒你,反正这消息,你也会很快知道,朝廷今早刚有公文送来,说是何考官被幕友姚政状告,说他徇私舞弊,今年的南榜有弊案,而且,疑似与你有关。倒是有一件事颇为奇怪,明明那姚政攀咬到了你,可是朝廷要彻查的却是何主考,就在三日之前,北京城的都察院佥都御史王洪,会同大理寺、刑部、吏部功考诸官,已是启程出发,星夜赶来,不日就要到南京,就是为了彻查这个弊案,还有……南京的锦衣卫已经接到了快马送来的授意,已经去贡院拿了准备返京的何主考,除此之外,所有阅卷、监考、卫戍的官吏,统统都已经控制住,总计是七十余人,一个不剩。”

叶春秋大惊失色,他万万料不到,今科会牵涉到科举弊案,但凡只要朝廷捕风捉影,听到会试这样的抡才大典牵涉弊案,就绝不会是小事,譬如弘治十二年的弊案,也是扑朔迷离,分不清真相,更没有查出什么实据,可是那一次牵连到的人不是少数,就如那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只因为喝酒时放浪形骸了一下,觉得自己很牛逼,吹嘘自己今科必中,就因为这样一句失言,便被抓去了锦衣卫中,屈打成招,他出狱之后曾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到过狱中的惨状,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