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部分 (第3/4页)

交道的,可是当他们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王德生这样的人却能轻易为他们排忧解难,那么……

如舅父和巡捕局,某种程度就有求于王德生这样的人了,因为有求,所以在用的时候,以为可以放心地用,可是却忘了,这些人迟早会反噬,与官府彻彻底底地捆绑一起,最终,连带着官府也都会门化。

想到这里,叶春秋忍不住不寒而栗,某种程度,这和关内又有什么不同?关内是政权不下县,朝廷和官府不愿意去处理麻烦的事,所以将税收包给乡绅,甚至连治安,都包给士绅,用包税制和所谓的家法以及民不举官不究来治理天下,这才出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王德生,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士绅,难道要鲁王与会门共治天下吗?

马车外的场景,在车窗外掠过,叶春秋坐在沙发上,不自觉地用手在自己膝盖上打着拍子,目光越加的深幽。

如果是那样,那么还不如和士绅共治天鲁国呢?士绅至少还依托于宗族,还讲究礼法,至少还会做面上的功夫,可是王德生这样的人,却是纯粹的恶霸!

可能在叶春秋,在孙琦面前,这样的人会如沐春风,像一个通情达理却斯文的人,可到了寻常人面前,却又是一种丑恶的面目了。

真是细思极恐啊,再不解决,只会尾大难掉了。

就在这时,叶春秋猛地将手拍在了膝上,这一次,力道不小,眼里同时闪过一抹光芒,那目光里的决心显而易见。

第一千八百六十章:这就是威胁

一封手令,已经传到了河口的操练,千名正在操练的人员聚集在了校场上。

这份手令,乃是叶春秋亲笔所书的书信,叶茂才聚集了所有人,亲口将这封亲笔信念了出来。

“鲁国与本王休戚与共,鲁国与尔等休戚与共,鲁国与千万万人休戚与共,动摇鲁国根基者,绝非外患,乃祸起萧墙之内,在本王,在尔等,在千千万人身边之蠢虫也,今本王欲除虫,尔等便是本王左膀右臂,望勤加操练,本王必不相负。”

这些人,此前本就是新军生员,拜叶春秋为师。

而今在这里正操练得极端烦闷,军中再辛苦,可至少还能向往金戈铁马,可以感受到枪炮之威。

可是在这里,却只是不厌其烦地教授着一些鸡鸣狗盗的东西,绝大多数鲁王卫队的队员都不免感到难耐。

可是现在,听了这封书信后,大家像是顿然间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知道殿下给予了大家极高的期待,他们的作用,是在于除虫。

殿下的这份亲笔书信,也同时显出了他们未来的重要。

于是,鲁王卫上下的士气又开始高涨起来,对身上所背负的使命越加的期待起来。

而此时,在青龙里的叶春秋似乎并不急,眼前的一切,似乎已经在无形中掌握在他撒下的网中。

叶春秋虽是年纪不大,可早已面对过骇人的刀山尸海,经历过许多的明争暗斗,又怎么会看不出那一场大火背后的含义?

王德生的这一场大火,确实是妙不可言啊!

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大伙之中,大家看到了这位王先生的重要性,也对王先生这等排忧解难的义气颇为赞赏,至少近来好几份报纸,就毫不吝啬地赞扬了他的义举。

可对于有心人来说,就不难看出他这是意在警告,是要告诉大家,没了他王德生,没了他的斧头门,这样的麻烦,对于青龙,对于鲁国来说,只会越来越多,而所造成的损失,甚至有可能是不可计数的。

这就是威胁,是对叶春秋的威胁啊。

当然,这人绝对是个聪明人,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威胁和展现能量的同时,却又没有触犯叶春秋的底线,他想必以为叶春秋所要的,是力求鲁国上下的稳定,既然如此,他的诉求则是生存。

请殿下让我生存下去,只要可以生存下去,我王德生愿意合作,有什么麻烦,都可以让我王德生这样的人出面去解决,我王德生可以为殿下效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要力我可以出力,要钱我可以出钱。

这……便是王德生的盘算。

他不过份地要得到什么,只求叶春秋给他一个生存空间。

当然,若是叶春秋要反目,他也有自保的能力,比如……今日可以只烧一个码头,明日就会有可能是数千上万的脚力站出来与巡捕局对抗,甚至将这里的一切化为乌有。

这天,万里无云,天空一片蔚蓝,正午的太阳耀眼地普照着大地,却半点影响不到这青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