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部分 (第2/4页)

他嘴巴哆嗦嚅嗫着:“太……太失礼了,为何不早来报信,怎么可以让王公和镇国公这样的久等……煳涂,煳涂啊。”

厅中的其他人,也都坐不住了,这些要嘛是士绅,要嘛是秀才和举人,平时在顺义县,那是人五人六,可是他们也自知,和这两尊大佛相比,自己是渣都不如啊。

想不到,竟有机会见镇国公和王公,所有人纷纷站了起来,周家要迎客了,大家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吗?不能,都得去迎。

方才虽然说了许多诽谤之言,可是现在大家都完全忘在脑后了,平时私底下的非议是一回事,但是能近距离接触权贵人物,那又是另一回事啊。

周举人已经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同时口里道:“开中门,开中门。”

说罢,浩浩荡荡的数十人一起出去。

周家的家眷听到了消息,也自后院出来,虽然都是披麻戴孝的,可有不少人喜上眉梢。

周家中门大开,周举人呢,则带着本地的名流心急火燎地赶到了村口。

只见王华穿着一件儒衫,头戴着朴实的纶巾,站在仙鹤车旁,王华身边的叶春秋倒是锦衣华服,显得很是俊朗。

周举人箭步上前,率先拜倒在地道:“学生不知王公与镇国公远道而来,未能远迎,万死之罪。”

身后诸人,也随之拜倒,热情行礼。

王华沉着脸,露出凝重的样子,将周举人搀扶起来,道:“正行,你要节哀啊。”

正行……乃是周举人的字。

若是疏远的人,一般只称唿其名,可一般称唿字号,便说明亲昵的意思。

而周举人万万料不到,王公一开口,就称了自己的字号,即便明知可能王公事先有过调查,可单凭这个,就足以让周举人热泪盈眶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与有荣焉

很多时候,身份的巨大悬殊,足以碾压一切的观感。

无论你对任何一个身居高位者颇有微词,可是当他折节下交,亲自到了你的家门,对你如春风一般的和蔼,这个时候,所有的微词都会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激动。

周举人现在就是这样的心情,他太激动了,当朝帝师,内阁大学士啊,一句节哀,先父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周举人哽咽道:“王公,学生……学生……”

竟是凝噎无语,只是再三要拜。

其他生员见了,也顿时觉得王华亲切起来,这种感觉,实如一股春风吹拂在了大家的心田上。

都说王公对读书人不好,而亲近商贾,可是现在的状况不是明明白白地颠覆了这个说法了吗?一个这样老迈的人,竟然亲自跑来了这里,单凭这个,就足以让人感佩了。

你若说人家想要拉拢你,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些人,值几张票呢?

众人纷纷来见礼,王华一一点头,接着正色道:“老夫先去见周太公。”

众人这才想到王华此来的目的,心里对这周太公也忍不住羡慕起来,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两腿一蹬的时候,能有个内阁大学士来祭奠,这辈子还有什么好遗憾的?

于是周举人哽咽着当先领路,王华和叶春秋在后,其余诸人纷纷尾随。

等到了灵堂,王华和叶春秋面色凝重,至了灵堂前三拜,接着唏嘘,安慰了一旁守灵的几个周家子孙,方才由人领着出来。

周举人穿着白色的孝服,前襟已被泪水打湿了。

这时王华道:“弘治十年,顺义县修河堤,周太公带领本地士绅踊跃捐纳了银子,才使顺义县绝了水患,当时老夫还在詹师傅任善赞,正好见了顺义县的奏疏,先帝对此,好生褒扬了一番,说是有此乡贤,何至国家不太平,当时老夫看了邸报,也是有感而发,很是欣赏令尊的善举,国家以士绅为奠基,所靠的,正是令尊这样的人。”

王华接着又感叹道:“只是想不到,令尊竟是驾鹤西去了,实是令人唏嘘。噢,这里可有笔墨吗?”

周举人听到笔墨,一时疑惑,诸生也看着王华,肃然起敬之余,也不由疑惑。

于是周家人忙取了笔墨来,王华摊开了纸,提笔疾书:“生荣死哀’四字,叹口气,才幽幽道:“这四字,正是老夫的心情,周太公活着的时候,品德令老夫尊敬,而今驾鹤西去,令人悲痛。周贤侄,这一幅字,权当是追思藉慰吧。”

周举人瞪大了眼睛,他这时才意识到,这是王公题字啊!生荣死哀,这对先父这样的人,可谓是极高的赞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