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2/4页)

抬眸看着一旁很恭顺的刘瑾……

好吧,继续看。

接着倭寇果然来袭……

朱厚照激动了,明军在叶春秋和钱谦的指挥下与倭寇进行了激战,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朱厚照却感觉到体内汹涌澎湃,他早想会一会那倭寇了,然后便是叶春秋杀死了鬼岛三雄,力挽狂澜,倭寇溃败。

呼……

朱厚照长长出了口气。

就这么胜了?

没有想象中的倭寇深入内陆,没有自以为是的烧杀劫掠,这群倭寇,刚刚登陆,直接被人包了饺子。

叶春秋……叶春秋……

朱厚照猛地想起是谁了,不就是那个那个那个小童生吗,呀,他居然成举人了,这才一年半载的功夫,这小童生,很厉害的样子嘛,竟有朕一样聪明伶俐了。

朱厚照旋即就是大喜。

太特么的有代入感了,他每日朝思暮想,就是自己逃出宫去,然后带着刘瑾,跑去海宁卫示警,然后指挥着海宁卫在黄水滩设伏,最后将来袭倭寇一网打尽,然后自己亲手将鬼岛三雄格杀。

可是现在……这一切,这个举人做到了,保全了宁波的军民百姓,保住了自己的脸面。

深吸一口气,有点难以置信。

可终究还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天子的期待(第五更)

朱厚照的眼眸发亮,在这世上,竟还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处,哈哈……不谋而合。

他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猛地拍案道:“看到了吗,朕当初是怎么说的,怎么说的,朕当初就和诸位师傅们说,倭寇肯定是诈降的,倭寇来袭了……哈哈……师傅们就是不信,现在如何,现在有所验证了吧!叶春秋,这个叶春秋……查,查清楚他的底细,祖宗十八代都要翻出来,还有……该论功行赏……”

阁老们大眼瞪小眼,都是面面相觑,对于朱厚照的嘚瑟,很是看不惯。

这功劳明明是举人叶春秋的,怎么到了这儿,反而似是陛下神机妙算了呢?

朱厚照没看到阁老们各异的神色,神采飞扬地抬眸道:“或许是朕托梦给了叶春秋,这就是了,朕前些日子,朝思暮想的就是此事,或许正因为如此,朕便托梦了给了他,他得了朕在梦中的旨意,参透了天机,果然不愧是大大的忠臣啊,历经艰难险阻,总算大功告成,诸位师傅,他只是个举人,还没有食君之禄,就已经这样公忠体国了,很了不起啊,哈……来人,得把他招来京师,朕要见一见才好……”

“……”朱厚照间歇性的发点神经,大家早已习惯了。

可是你特么的居然说托梦?你是逗我吗?

谢迁这时候泪水干了,立即道:“陛下,所俘的倭人还未送抵京师,兵部也还未核实所报的倭人首级,若是现在论功行赏,还是早了些,举人叶春秋……他是个读书人,来年会试在即,怎好让他来京师?陛下想要见,他迟早有朝一日还是要来的,陛下岂可坏他的举业?”

说到叶春秋的时候,谢迁将读书人三个字咬得很重。

这样大的功劳,武夫们立了这个功,内阁是很不乐意的;若是宦官,那就更加不喜了;可若是读书人……嗯,读书人能有这样的功劳,岂不是理所应当吗?这岂不正是证明了读书的重要?那叶春秋正因为读了书,所以才明白了道理和是非,才有这样的忠义,正因为读了书,所以才熟知兵略,正因为读书,所以才能慷慨激昂,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才能一往无前,一举格杀鬼岛三雄。

这是什么,这是精神的力量啊。

此战再一次的证明,什么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谢迁这个人嘛,是不讲情面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皇帝老子的面子也不给。而且一个举人这样做,这可以说是公忠体国,是想要保护一方百姓,可是你天子每日琢磨着抗倭,这就是不务正业了,天子心怀的是天下,而不是东南一隅之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么能舞枪弄棒呢?

牛皮一下子被戳破了,朱厚照显得有些尴尬,底气没有先前那样足了,只好道:“谢师傅,或许朕当真有托梦也是未必呢,哎哎……好吧,总而言之,此次大捷,大快人心,朕甚慰之。哈哈……真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啊。”

阁老们今儿的心情都算不错,平了倭患,往后这些年,只怕倭人至多也只能小打小闹了,这样就可免去了剿倭的许多钱粮,解决了这个顽疾,朝廷就可以把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